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晩唐的意思、晩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晩唐的解释

旧时对唐诗的分期,有初﹑盛﹑中﹑晩四期,大和(公元827年)以后为晩唐。也有仅分初﹑盛﹑晩三期的,以元和(公元806年)以后为晩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晩唐(亦作“晚唐”)是中国历史分期中唐代的最后一个阶段,其含义可从历史、文学、社会三个维度理解:


一、历史分期定义

指唐朝由衰转亡的末期,时间跨度约为公元836年至907年。此时期以“甘露之变”(835年)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加剧为标志,至朱温篡唐建立后梁结束。政治腐败与民变频发(如黄巢起义)是其主要特征。

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晚唐”词条。


二、文学史的核心内涵

在文学语境中,“晚唐”特指公元9世纪中叶至唐亡的诗歌创作时期,代表诗人包括:

  1. 李商隐、杜牧:世称“小李杜”,以婉约深沉的咏史诗、无题诗著称,如李商隐《锦瑟》、杜牧《泊秦淮》。
  2. 温庭筠、韦庄:开创花间词风,推动词体发展。

    此阶段诗歌风格趋于含蓄隐晦、感伤颓靡,与盛唐的雄浑、中唐的写实形成对比。

    来源:《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三卷第七章。


三、社会文化特征

晚唐社会呈现矛盾激化与文化转型的双重性:


四、学术界定争议

学界对晚唐起始时间尚有分歧:


“晩唐”既是历史断代概念,也是文学风格符号,承载着帝国衰亡的悲情与艺术精致的巅峰双重意象。其定义需结合具体语境,但核心始终指向唐代最后七十年的政治崩解与文化蜕变。

网络扩展解释

“晩唐”一词主要有两层含义,既指唐诗分期的文学概念,也涉及历史时期的划分:

一、文学分期

  1. 四期分法
    将唐诗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晩唐四期,晩唐通常指唐文宗大和年间(公元827年)至唐朝灭亡(907年)。

  2. 三期分法
    部分学者仅分初唐、盛唐、晩唐三期,晩唐则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年)开始。

二、历史时期

历史学中的“晩唐”一般指唐朝末期,具体有两种界定:

三、晩唐特征

  1. 政治动荡
    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农民起义(如黄巢起义)频发,中央集权名存实亡。

  2. 经济与文化

    • 北方战乱导致经济衰退,南方相对稳定,手工业(造船、丝织)和商贸兴盛。
    • 文学上以“伤感文化”为特色,代表诗人包括杜牧、李商隐等,作品多反映时代忧思。
  3. 文学风格
    晩唐诗风趋于纤巧秾丽,与盛唐的雄浑开阔形成对比。

四、补充说明

需注意“晩唐”的文学分期与历史分期不完全重合。文学分期更侧重诗歌风格的演变,而历史分期强调政治社会变迁。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事件(如永贞革新、唐诏之战),可参考相关历史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安富尊荣傲霜枝鏊头百般刁难白话扳缯宾事驳勘残机餐桌钞録茶神丑辞创业维艰挡路诞谬调民雕章缛彩端量二师发禄犯斗方括号费失凤轺猢狲大王架阁肩胛骨疾径经论空袭扣盘扪钥枯柳扩大会议苦参烂糟糟乐眼另巍巍流殍吏用躶身美意木栅门骈字平铺直叙品状剖视图普赉情怀穷寇阙悮色晕生饩衰麤私祧索垢吹瘢缩图掏渌搯摩稳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