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晉 王裒 與 許孜 的并稱。二人皆以孝行稱于世。《晉書·孝友傳贊》:“孝哉 王許 ,永慕烝烝。”
(2). 晉 王羲之 與 許邁 的并稱。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邁還王屋》詩:“此中久延佇,入 剡 尋 王 許 。” 瞿蛻園 等校注引《晉書·王羲之傳》:“ 羲之 既去官……又與道士 許邁 共修服食,採藥石,不遠千裡。” 唐 皎然 《贻李湯》詩:“平生好駿君已知,何必 山陰 訪 王 許 。”
“王許”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優先參考《晉書》及唐代詩文用例。
《王許》是一個中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王與許”。它通常用來表示恩愛夫妻之間互相寵愛、相互愛戴的情感關系。
《王許》共有12個筆畫,它的部首是“王”和“讠”。其中,“王”是指王冠,是表示國王、王府等意義的字,而“讠”是表示言語、言論等義的字部。
《王許》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中國社會,王位被視為至高無上的地位,而許是一種表示口頭承諾和許諾的方式。兩者結合在一起,代表着國王與王後、國君與妃子之間親密的關系。
《王許》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王許」。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王許》在古時候是用「王許」的形式表示。
1. 他們的愛情就像《王許》一樣,甜蜜而持久。
2. 這對夫妻每天都在彼此身上流露出濃濃的《王許》。
1.《王後》:國王的妻子。
2.《恩愛》:指夫妻間感情甚笃。
3.《親密》:關系密切,親近無間。
1. 親熱
2. 心心相印
3. 恩愛
1. 冷淡
2. 疏遠
3. 分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