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佛口蛇心的意思、佛口蛇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佛口蛇心的解釋

比喻嘴甜心毒。 明 梅鼎祚 《玉盒記·焚修》:“[浄丑]師父不要駡,動了嗔心,要變白蟒哩。﹝老﹞好兩個佛口蛇心。”《說嶽全傳》第七十回:“瘋僧聽了,便道:‘我面貌雖丑,心地卻是善良,不似你佛口蛇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佛口蛇心”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fó kǒu shé xīn,字面意思是“佛的嘴巴,蛇的心腸”,比喻嘴上說的像佛一樣慈悲善良,内心卻像蛇一樣陰險狠毒,常用于形容人表裡不一、虛僞狡詐。

詳細解釋:

  1. 核心含義
    該成語強調表面和善與内心險惡的強烈反差,多用于揭露那些看似友善實則居心叵測的人。例如:“他看似熱心助人,實則佛口蛇心,總在背後算計他人。”

  2. 出處與演變

    • 最早見于宋代釋普濟的《五燈會元》:“古今善知識佛口蛇心,天下衲僧自投籠檻。”
    • 明代文學作品(如《玉合記》《說嶽全傳》)進一步使用并強化了其貶義色彩。
  3. 用法與例句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常作定語、補語。
    • 例句:
      • “像你這樣佛口蛇心的人,世上少見。”
      • “勸君識得奸邪面,莫讓真心付惡蓬。”(出自的詩句)
  4.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口蜜腹劍、笑裡藏刀、刀頭之蜜。
    • 反義詞:菩薩心腸、佛口聖心。
  5. 文化警示意義
    成語通過“佛”與“蛇”的意象對比,提醒人們警惕虛僞表象,注重觀察行為本質。例如古詩中“甜言恰似佛音繞,暗計猶如蛇影濃”便生動刻畫了這種兩面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學引用,可參考《五燈會元》《說嶽全傳》等典籍,或查閱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義

《佛口蛇心》這個詞形容一個人表面上裝得很仁慈、慈愛,但内心卻十分狡詐、陰險。

拆分部首和筆畫

《佛口蛇心》的拆分部首為“亻口虍心”,共計13畫。

來源

《佛口蛇心》一詞的出處并不太清楚,但大緻可以追溯到古代寓言故事、民間傳說等。通過“佛”與“蛇”這兩個截然不同的象征物的結合,形成了現在的這個詞語。

繁體

《佛口蛇心》的繁體字為《佛口蛇心》。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可能沒有一個特定的漢字或詞語來形容這種具體的兩面性人格。人們會使用兩個不同字的組合來傳達相同的含義。例如,“佛心蛇肚”即為一種類似的表達方式。

例句

他看上去溫和善良,但他實際上是一個佛口蛇心的人。

組詞

佛心蛇肚、僞善、僞善者、虛僞

近義詞

僞善、僞善者、兩面派、虛僞

反義詞

真誠、善良、真心實意、正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