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着堅固的盔甲,拿着銳利的武器。 唐 劉長卿 《請赴行營表》:“披堅執鋭,雖未經於戎行;制勝伐謀,亦嘗習於事業。” 明 王玉峰 《焚香記·藩籬》:“戰陳軍旅,此武夫之常;披堅執鋭,乃臣子之分。”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十四:“提鎮撫标,名食糧而身倚市,出應伍而歸刺繡,尚望其披堅執鋭乎?” 曹亞伯 《武昌革命真史·電告漢族同胞之為滿洲将士者》:“一旦有事,則披堅執鋭,冒矢石,當前敵。”
“披堅執鋭”是一個漢語成語,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如下:
指全副武裝、堅定不移地追求目标或堅守信念,形容勇往直前、毫不退縮的精神狀态。
字面意義
引申意義
現代多用于比喻堅守信念、迎難而上的精神,強調在困境中保持堅定,如“披上铠甲般抵禦困難,持武器般直面挑戰”。
該成語既有具象的軍事含義,又有抽象的象征意義,適用于強調信念堅定、行動果敢的語境。需注意發音和用法中的細節差異,避免混淆。
"披堅執銳"是一個成語,意為披着堅硬的甲胄、手持銳利的兵器。形容戰鬥勇猛無畏的精神和姿态。
披堅執銳的四個部首分别是:"衣"、"土"、"扌"、"钅"。拆分成筆畫則分别是:7畫、3畫、4畫、8畫。
披堅執銳一詞最早見于《史記·項羽本紀》。當時項羽作戰時,戰士們都披戴堅硬的盔甲,手持銳利的刀劍,以表現出他們勇猛的戰鬥姿态。
披堅執銳的繁體字為「披堅執銳」。
古代漢字的寫法存在一些差異,披堅執銳在古時候的寫法為「披堅執銳」。
1. 在戰場上,将士們披堅執銳,沖鋒陷陣,充滿了戰勝敵人的信心和決心。
2. 他披堅執銳,站在最前線,指揮士兵與敵人激戰。
以下是與"披堅執銳"相關的組詞:
1. 金甲披堅:指勇猛無畏的戰士。
2. 堅持:持續不斷地執行或堅決遵守。
3. 執着:指堅定不移地追求或承擔。
4. 刀鋒:指刀刃部分,也常用來形容尖銳的批評或辯論。
5. 勇猛:形容勇敢而果斷。
與"披堅執銳"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披星戴月、英勇無畏、銳不可擋、意氣風發。
與"披堅執銳"意思相反的詞語有:怯懦畏縮、無精打采、膽怯退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