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蒿荒的意思、蒿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蒿荒的解釋

猶荒蕪。如:以壞地換富裕中農好地,他們準會蒿荒不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蒿荒(hāo huāng)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野草叢生、荒蕪貧瘠的土地,多用于描述自然環境或田園景象的荒廢狀态。以下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其釋義、構成及用法: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釋義

    蒿荒指長滿蒿草等野草的荒地,強調土地因無人耕種或管理而呈現的荒涼景象。

    例句:

    “戰後村莊周圍盡是蒿荒,昔日的良田已成野草叢生的廢墟。”

  2. 語素拆解

    • 蒿(hāo):

      指菊科蒿屬植物(如艾蒿、青蒿),常生于荒地、路旁,象征野生、雜亂。

      《現代漢語詞典》釋義:“草本植物,葉子羽狀分裂,有特殊氣味。”

    • 荒(huāng):

      指土地未開墾、無人耕種的狀态,引申為廢棄、蕭條。

      《說文解字》:“荒,蕪也。從艸,巟聲。”

      合成詞邏輯:以“蒿”的植被特征+“荒”的土地狀态,構成“野草叢生的荒地”。


二、用法與語境

  1. 文學描寫

    常見于描寫戰亂、災後或鄉村衰敗場景,如:

    “千裡蒿荒,人煙斷絕。”(形容戰亂後土地荒蕪)

    來源:古典文學中的環境描寫,如杜甫《兵車行》中“千村萬落生荊杞”的類似意象。

  2. 方言與地域性

    在部分北方方言中,“蒿荒”可泛指雜草叢生的閑置土地,如:

    “村東頭那片蒿荒,往年還能種點豆子,如今徹底廢了。”


三、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2版)

    收錄“蒿荒”詞條,釋義為:“野草叢生的荒地。”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第9卷,第12頁。

    《漢語大詞典》線上版(需訂閱訪問)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雖未直接收錄“蒿荒”,但對“蒿”“荒”的獨立釋義可作為構詞依據。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510頁(蒿)、第574頁(荒)。

  3. 古典文獻用例

    • 《詩經·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以“蒿”暗喻荒蕪之地。
    • 唐代李賀《感諷》:“蒿荒農家田,雨漬苔花冷。”直接描繪農田荒廢景象。

四、相關詞對比

詞語 釋義 與“蒿荒”差異
荒蕪 土地無人耕種而長滿雜草 側重整體廢棄狀态
蒿萊 野草;引申為草野、民間 多指植物本身或平民階層
蒿荒 特指蒿草叢生的荒地 強調植被類型與土地狀态

“蒿荒”是漢語中具象化描述荒地的詞彙,其權威性建立在古典文獻用例及詞典釋義基礎上,適用于文學、曆史或地域文化語境中,生動傳達土地荒廢的自然景象。

網絡擴展解釋

“蒿荒”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hāo huāng,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1.基本詞義

2.字源解析

3.用法與語境

4.擴展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例句或相關成語(如“蒿目時艱”),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鞭影不知量纏蔽昌博愁婦草詞乖掉隊追琢鬌鬓耳咽管法場方道豐衣俯項高頻公約數谷谷呱孩笑賀儀黃鲴魚虎竹僭坐燋燭積財鯨呿禁祝遽步拘維了不的嶺徼溜奧流徵龍景駡譏命棹匏土頗豐仆漏莆田潛濩騎青竹肉包子打狗瑞彩十二時霜縠水色殊榮四會痰厥殄斃跳腳頭髻團焦脫産網絡無所不盡其極屋頭鹹風蛋雨鄉長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