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ke advantage of sb.'s precarious position] 人家有急難,反而乘機去侵害
趁着别人有困難的時候,加以要挾或陷害。《後漢書·蓋勳傳》:“謀事殺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神女》:“子誠敝人也!不念疇昔之義,而欲乘人之危。” 楊沫 《青春之歌》第八章:“你别老對我講這些啦,你再說,我真懷疑你是乘人之危。”
“乘人之危”是一個漢語成語,指在他人處于危難或急迫境地時,利用對方的弱勢地位進行要挾、侵害或謀取不正當利益,含有明顯的貶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成語強調道德層面的批判,提醒人們避免利用他人困境謀利。其曆史背景和法律關聯進一步豐富了内涵,常用于描述不義之舉或警示公平行為。
《乘人之危》是一個成語,意指借助别人的困境或危險來圖謀私利。
該成語的拆分部首是“人”和“卩”,總共有9個筆畫。
《乘人之危》出自《史記·陳涉世家》:“處難得應,處危得功,世少之罕有也。”古時候,陳涉在受困之時,卻能夠巧妙地借助困境之中的機會,最終成功闖蕩江山。
繁體的寫法為「乘人之危」。
古代漢字對于《乘人之危》的寫法并無特殊之處,仍然是現代寫法「乘人之危」。
1. 這個商人總是乘人之危,利用别人的困境來謀取更多的利益。
2. 他在别人遭遇困境時并沒有伸出援手,反而乘人之危,加劇了他們的困難。
1. 乘風破浪: 意指順勢而為,勇往直前。
2. 乘勢而上: 意指抓住有利的機會,積極進取。
3. 乘隙而入: 意指趁着對方不備的時機,進行突然襲擊。
1. 乘機:指趁着機會,達到某種目的。
2. 涉險:指經曆危險,或者主動置身于危險之中。
3. 投機:指為了謀取私利而借助機會,通常帶有貶義。
1. 扶危:指幫助處于困境的人,給予援助。
2. 見義勇為:指在危險面前,冒着生命危險,勇敢地去做正确的事。
3. 拒絕:指不接受别人的幫助或加入别人的團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