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頑瞽的意思、頑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頑瞽的解釋

指 舜 父 瞽叟 。語出《書·堯典》:“ 瞽 子,父頑,母嚚, 象 傲。” 孔 傳:“無目曰瞽, 舜 父有目,不能分别好惡,故時人謂之瞽,配字曰瞍,瞍,無目之稱。” 三國 魏 曹植 《帝舜贊》:“克協 頑瞽 ,應 唐 莅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頑瞽(wán gǔ)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頑”和“瞽”兩個字組合而成,其含義可以從字源和典籍用例兩方面進行解析:

一、 字義解析

  1. 頑 (wán):
    • 本義指難劈開的囫囵木頭,引申為愚昧無知、固執不化。《說文解字》:“頑,㮯頭也。”段玉裁注:“凡物渾淪未破者皆得曰㮯…引申為愚鈍無知之稱。”
    • 在“頑瞽”一詞中,主要取其愚妄、冥頑不靈 的含義。
  2. 瞽 (gǔ):
    • 本義指盲人,特指古代樂官(因常由盲人擔任)。《說文解字》:“瞽,目但有眹也。”指眼睛隻有縫隙而無視力。
    • 引申義為沒有見識、不明事理。《尚書·胤征》有“瞽奏鼓”的記載,後常以“瞽”喻指昏聩不明。
    • 在“頑瞽”一詞中,主要取其昏昧不明、缺乏辨别力 的含義。

二、 複合詞“頑瞽”的含義 将“頑”與“瞽”結合,“頑瞽”一詞形容人既愚昧固執,又昏聩不明事理。具體指:

三、 典籍用例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批評或形容昏庸愚昧之人:

四、 總結 “頑瞽”是一個帶有強烈貶義色彩的文言詞彙,核心含義指愚昧無知、昏聩不明且固執不化。它常用于形容那些缺乏基本認知能力、不明事理、拒絕接受正确意見的人,多見于古代批判性論述中。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但在理解古籍和進行相關學術研究時仍需掌握其确切含義。

主要參考來源:

  1. 《說文解字》 (漢·許慎撰) - 字源依據。
  2. 《尚書·胤征》 - “瞽”字早期典籍用例。
  3. 《讀通鑒論》 (清·王夫之著) - 典型用例。
  4. 《文史通義》 (清·章學誠著) - 典型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

“頑瞽”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詞彙,其解釋可從曆史典故和現代引申義兩方面展開:

一、本義與曆史來源

  1. 指舜父瞽叟
    根據《尚書·堯典》記載,舜的父親被稱為“瞽叟”(“瞽子,父頑,母嚚,象傲”)。其中“瞽”原指盲人,但舜父并非生理盲,而是因“不能分别好惡”,被時人諷刺為“瞽”()。孔傳進一步解釋:“瞍,無目之稱”,說明“瞽”在此處隱喻其愚昧、不辨是非的性格特點()。

  2. 典故中的性格特質
    舜父以“頑”(固執、愚鈍)著稱,與“瞽”(盲目、愚昧)結合,形成了對偏執無知者的典型描述。這一用法多見于古籍,強調對人物品性的批判()。


二、成語化的引申義

  1. 現代含義
    作為成語,“頑瞽”形容人固執己見且愚昧無知,特指“不願聽從勸告、思想狹隘”的行為()。例如:“他頑瞽不化,終緻失敗。”

  2. 構詞解析

    • 頑:表示固執、頑固;
    • 瞽:原指盲人,引申為愚昧、缺乏判斷力。二者結合,強化了“愚而自專”的負面形象()。

三、使用場景與建議

如需更多例證,可參考《尚書》原文或成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擺香堂豹文卑不足道碧漪層層深入闡校插身刀箭大言不慙登高去梯颠頓耳語繁冗廢鐵夫複何言父權制該博國具還軒浣滌豁除貨單跲疐見跋見前箋探接點雞黍約剀摯空餘口數粥魁儈匮生旅褐瞢昧排喚朋愛漂淫喬松奇瑰汔盡青連錢啟請權彊入場睿賞挼摖沈榆誰生松鷄天假因緣聽話聽聲﹐鑼鼓聽音湍濆外監枉臨帏次未消幄帟謝筆溪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