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國具的意思、國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國具的解釋

治理國家所需的人材。《荀子·君道》:“故人主必将有卿相輔佐足任者然後可,其德音足以鎮撫百姓,其知慮足以應待萬變然後可,夫是之謂國具。” 郭沫若 《奴隸制時代·<侈靡篇>的研究》:“擔任外交的人,古時叫作‘行人’。這種人當然也是很要緊的,假使借用 荀子 的話來表示,這種人就是三種‘國具’之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漢語大詞典》中對“國具”一詞的釋義為:國家賴以生存發展的工具或手段,特指治國所需的人才與制度。該詞由“國”(國家)與“具”(器具、工具)複合構成,字面可解作“國之器具”,引申指維系國家運轉的核心要素。

從構詞法分析,“國具”屬偏正結構,強調“具”服務于“國”的主體性。具體包含三方面内涵:

  1. 物質基礎:如《管子·霸言》載“地大國富,人衆兵強,此霸王之國具也”,指土地、財富、兵力等實體資源;
  2. 制度體系:參照《韓非子·定法》所述“法者,憲令著于官府”,法制被視為國具的重要組成部分;
  3. 人才儲備:據《後漢書·崔寔傳》注引“賢才國具”,突出人才對國家治理的決定性作用。

該詞屬曆史語彙,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研究古代政治思想的學術文獻。其概念與當代“國家機器”“軟實力”等術語存在部分語義關聯,但文化内涵更具傳統哲學特質。

網絡擴展解釋

“國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和文獻中存在差異,具體可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一、古代經典中的含義(人才角度)

  1. 基本定義
    指治理國家所需的重要人才,尤其指具備德才兼備的輔佐者。該釋義源自《荀子·君道》中的論述:“卿相輔佐足任者……夫是之謂國具”,強調人才對國家治理的關鍵作用。

  2. 文獻佐證
    郭沫若在《奴隸制時代》中亦提到“國具”是古代外交人才(“行人”)的歸類,進一步印證其指代國家棟梁的用法。


二、現代工具書中的含義(機構角度)

  1. 基本定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國家的器具、工具”,比喻國家權力機關或行政機構,強調國家管理體系的重要性。

  2. 用法特點
    此釋義更偏向象征性,将“具”從具體器物引申為抽象的制度或組織,與古代用法存在明顯差異。


三、使用建議

注意:兩種釋義的權威性存疑,因相關網頁均未标注權威出處。若需嚴謹考據,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辭源》等專業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阿姑班簿邦畿剝削階級廠長黨棍打如願耳塞機凡歌梵筴風禾盡起分日告讦公輸歸仁過耳風果下之乘谷牝徽命惠子知我婚俗剪口煎灼角犀寖息俊選據為己有魁閣闊懷琅珰驿欄櫃樂熙熙馬首面粻密保牧羝内鍊嬲戲瞥列品等婆老鋪海牽羊把茅泣露青逵窮踧棄嫌犬馬之年三刻濕婆施威體肅危若朝露問恤無何有鄉先年纖細箫心劍态謝屐細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