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言不慙的意思、大言不慙的詳細解釋
大言不慙的解釋
見“ 大言不慚 ”。
詞語分解
- 大言的解釋 ∶有關大事的言論;重要言論 ∶誇大的言辭,大話每大言曰。;;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詳細解釋.高聲地說。《書·盤庚上》:“汝克黜乃心,施實德于民,至于婚友,丕乃敢大言汝有積德。” 唐 韓愈 《虢州
- 慙的解釋 慙 á 同“慚”。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大言不慙”是成語“大言不慚”的異體寫法,兩者含義完全相同,均用于形容人說話時誇誇其談、毫無羞恥之心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1.基本含義
指人說話浮誇、自吹自擂,且毫不感到羞愧或難為情,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例如,某人若虛構自己的成就并大肆宣揚,即可用此成語形容。
2.詞源與出處
- 古代典籍:最早可追溯至《論語·憲問》中“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宋代朱熹在注釋中明确提到“大言不慙”,強調此類人缺乏實際行動的決心。
- 文學引用:如《水浒傳》第十一回批評某些人“上坐談兵,大言不慚”,《紅樓夢》第七十八回也通過角色對話體現該詞的諷刺意味。
3.用法與示例
- 語境:多用于批評或諷刺他人言行不一、過度自誇的行為。
- 例句:
- 他在會議上大言不慚地承諾完成目标,最終卻毫無進展。
- 朱熹指出:“大言不慚者,無必為之志。”
4.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誇誇其談、自吹自擂
- 反義詞:謙虛謹慎、謹言慎行
5.注意事項
“慙”是“慚”的異體字,現代漢語中更常用“大言不慚”的寫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詳細用法或文學出處,可參考《漢語詞典》或《論語》相關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言不慙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說話放大或誇張,卻不感到羞恥或慚愧。它由四個部首組成:大、言、不、慙。其中大部首為大,言部首為言,不部首為一,慙部首為心。大言不慙的筆畫數為19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孟子》這本古代文獻中。
在繁體字中,大言不慙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大言不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略有不同。其中,“大”字的古體寫法是“大”,“言”字的古體寫法是“言”,“不”字的古體寫法是“不”,“慙”字的古體寫法是“慙”。
以下是一個關于大言不慙的例句:“他居然說自己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真是大言不慙啊!”
一些相關的組詞可以是誇大、誇張、誇贊等。
與大言不慙有類似意思的詞語可以是自誇、虛張聲勢等。
反義詞可以是謙虛、自謙等。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