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郎中的古稱。 唐 元稹 《贈韋審規父漸等制》:“德積于身,慶儲于後,嘉乃令子,為吾望郎。” 宋 王禹偁 《北樓感事》詩:“強仕未為老,望郎不為卑。” 清 梁章鉅 《稱謂錄·郎中古稱》:“ 方幹 《陪李郎中宴》詩‘閒時星郎夜’,時亦稱望郎,又稱星署。”
“望郎”是古代對郎中的别稱,主要用于唐宋時期,常見于文獻或詩詞中,具有以下特點: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唐宋詩詞注釋類文獻。
《望郎》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古代詩詞中常見的意象,也是一個充滿浪漫和深情的主題。這個詞可以拆分成“望”和“郎”兩個部分。
部首:月 (部首為指代月亮的意思)
筆畫:骨:5 ,頁:12
《望郎》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唐代。在古代,女子通常不能主動表達自己的感情,而是通過這種以郎為對象卻無法與之互動的方式,表達着自己對郎的思戀和期待。
「望郎」的繁體字為「望郞」。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望郎」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比如在戰國時期,郎的形狀與今天的形狀略有差異,但整體仍然可以辨認出來。
例句1: 我站在高樓的陽台,望郎已是一年。
例句2: 月色如水,隻有我的相思難消,望郎未歸的夜晚。
望光、望月、望眼欲穿
近義詞:思郎、念郎、為郎。反義詞:别郎、忘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