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切摩的意思、切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切摩的解釋

猶切磨。切磋相正。《新唐書·陸贽傳》:“騁辯而衒明,必折人以言,虞人以詐,則顧者自便,而切摩之益不盡矣。” 明 歸有光 《送昆山縣令朱侯序》:“與當世之士大夫,切摩治體,講求方略,深知其積習之故,而力變之。”

磨擦。《說文·手部》:“挼……一曰兩手相切摩也。”《易·繫辭上》“剛柔相摩” 晉 韓康伯 注:“相切摩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切摩是漢語中源于古典文獻的複合詞,由"切"和"摩"兩個動詞構成,本義指器物加工的精細工序,引申為學術研讨的深入探究。《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切磋琢磨"的縮略形式,特指通過反複研讨實現學問精進的過程。

語源可追溯至《詩經·衛風·淇奧》"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記載,漢代鄭玄箋注明确指出:"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四個動詞分别對應不同材質的加工工藝。宋代朱熹在《詩集傳》中引申其義:"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複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複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在現代漢語中,該詞保留兩層引申義:一是指學術研究的深度探讨,如章太炎《國故論衡》所述"學問之道,貴在切摩";二指人際交往中的思想交流,《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收錄其"相互研讨,取長補短"的釋義。在構詞法上,常作為語素構成"切摩會""切摩研讨"等學術用語。

權威文獻印證方面,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代漢語詞典》特别指出,該詞在明清科舉文獻中出現頻率顯著提升,常用于描述書院講學活動。當代《辭海》網絡版(2019年版)則強調其"由具體工藝向抽象思維轉化"的語義演變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切摩”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1.切磋相正

指通過讨論或交流,互相糾正、完善觀點或行為。

2.物理摩擦

指物體間的摩擦動作。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探讨,可參考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别人正在浏覽...

别饒風緻裁軍廛肆逞怪披奇弛聲走譽抽印觸景生情出賣觸黴頭斷霞碓臼多曆年所杜韋娘輀車腐局甘顔更妝根牟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勾緻鬼趣豪竹哀絲泓然穢行茄克嘉享結跏接力鮆力衿抱經解積染肌腴砍頭匡霸琅園連抱連收鸾翔鳳集媚氣悶吐棉毛褲南渡江拗轉淺猥前一向氣品曲曲彎彎日宇日月蹉跎聲地水底魚啴唌托夢萬不失一汪穢惡直丑正吓噤詳計祆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