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巴黎大學的意思、巴黎大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巴黎大學的解釋

法國的國立大學。歐洲曆史最久的大學之一。12世紀下半葉創建于巴黎。19世紀初具備近代大學規模。1968年後組成十三所大學,分别稱為巴黎第一至巴黎第十三大學。各大學在專業設置方面有所側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巴黎大學(Université de Paris)是法國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其名稱在漢語詞典中通常指代中世紀創立于巴黎的學術聯合體,後演變為現代巴黎地區的多所獨立大學。以下從曆史沿革、學術地位及現代含義三方面闡釋:


一、曆史沿革與核心定義

巴黎大學起源于12世紀中葉(1150-1200年),由巴黎聖母院主教學校發展而來,1194年獲教皇特許狀,1231年正式被承認。作為歐洲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它與博洛尼亞大學并稱“歐洲大學之母”,早期以神學、法學、醫學和文學(“四藝”)教育聞名,采用拉丁語授課,實行學院制管理(如索邦學院)。13-18世紀,該校成為歐洲學術中心,吸引托馬斯·阿奎那等學者聚集。


二、學術地位與文化象征

  1. 學術貢獻:巴黎大學是中世紀經院哲學的發源地,其神學研究長期主導歐洲思想界。16世紀後逐步引入自然科學教育,19世紀路易·巴斯德等科學家在此推動現代科研體系建立。
  2. 國際影響:1968年“五月風暴”學生運動後,法國政府于1970年推行改革,将原巴黎大學拆分為13所獨立大學(如巴黎一大至十三大),形成“巴黎大學體系”。

三、現代含義與機構實體

當前“巴黎大學”在漢語語境中主要指兩類實體:

  1. 曆史遺産:泛指中世紀至20世紀的巴黎高等教育傳統,常作為法國學術精神的象征。
  2. 重組機構:2019年,巴黎第五大學(笛卡爾大學)、巴黎第七大學(狄德羅大學)及巴黎地球物理學院合并為“巴黎大學”(Université de Paris),2022年更名為“巴黎西岱大學”(Université Paris Cité),成為法國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大學之一,涵蓋醫學、理學、人文社科等領域。

補充說明

詞典釋義需注意:漢語工具書(如《辭海》)通常強調其曆史屬性,而現代用法需區分“原巴黎大學”(已解體)與“新巴黎大學”(重組機構)。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所指代的時間範圍與實體對象。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巴黎大學(Université de Paris)是法國及歐洲最具曆史影響力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其詞義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一、曆史沿革

  1. 起源與建立
    巴黎大學的曆史可追溯至12世紀中葉,最初由天主教修士建立。1200年獲得法王腓力二世認可,1215年得到教宗英諾森三世正式批準。1257年成立的索邦學院(Collège de Sorbonne)成為其核心機構,因此“索邦”常作為巴黎大學的代稱。

  2. 近代發展
    1793年因拿破侖教育改革被撤銷,1896年重建。1968年受學生運動影響,拆分為13所獨立大學(現稱巴黎第一至第十三大學),各校專業側重不同。

二、學術地位與影響

三、教學模式

采用法國傳統三階段教育體系:

  1. 第一階段:通識教育,涵蓋法律、理科、人文等12類主科;
  2. 第二階段:專業分科,修滿獲學士(Licence)或碩士學位(Maîtrise);
  3. 第三階段:博士研究(Doctorat)。

四、文化象征意義

該詞常被引申為“學識淵博”的象征,比喻個人具備深厚學術造詣。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巴黎大學官網或權威教育平台(如愛問教育)。

别人正在浏覽...

暗數白鴿标拔趙幟布衣蔬食不紮餐霞漱瀣逞強好勝晨鴈旦月電局凋劇轒牀扶夾甘甘公本函活何必後生家化紙藿藜賤酬翦伐緊行無善蹤悸懾蠲略靠把空前絕後枯淡魁星踢鬥苦計來遲來牟籃闆球兩末連貫性麗空六國販駱駝亂神率野滿腹詩書沒匿綿裡裹針邈若河漢棚扒掐尖落鈔牽漫青燈嵚崟秋色平分凄怨屈申叡鏡谂熟設險死棋頌酒條疏拖發無氈香火姊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