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外方的意思、外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外方的解釋

(1).山名。即 嵩高 。五嶽之一。《書·禹貢》:“ 熊耳 外方 桐柏 ,至于 陪尾 。” 孔穎達 疏:“ 嵩高 山在 穎川 嵩高縣 ,古文以為 外方山 。”

(2).外地;遠方。《南齊書·王琨傳》:“外方小郡,當乞寒賤。” 唐 黃滔 《喜侯舍人蜀中新命》詩之二:“來時走馬隨中使,到日援毫定外方。”《三國演義》第五回:“ 沛國 譙 人 夏侯惇 ,字 元讓 ,乃 夏侯嬰 之後;自小習槍棒;年十四從師學武,有人辱駡其師, 惇 殺之,逃于外方。”

(3).指向門外。《雲笈七籤》卷十一:“列位次坐向外方。”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多個權威來源的釋義,"外方"一詞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

一、山名釋義 指中嶽嵩山的古稱,屬于五嶽之一。最早見于《尚書·禹貢》記載:"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東漢學者孔穎達注釋"古文以為外方山",即今河南登封的嵩山。

二、地理方位釋義

  1. 外地/遠方:指與本地相對的異鄉區域。如《南齊書》提到"外方小郡",唐代黃滔詩句"到日援毫定外方"均用此意。
  2. 門外方向:《雲笈七籤》記載道教儀式時描述"列位次坐向外方",指面向門外的方位。

三、現代引申用法 現代漢語中可形容外國或外部事物,但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文學或正式文本。例如"外方文化"指異國文化,與"本土文化"形成對比。

該詞為名詞性結構,拼音為wài fāng,古漢語中常與"内圓"對舉,如玉琮"内圓外方"的形制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外方

外方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外和方。

外方的部首和筆畫

外方的部首是方,方部的位置是在左邊。外方共有七個筆畫。

外方的來源

外方一詞最早見于《說文解字》,它的含義是指外面的方向或地點。

外方的繁體

外方的繁體字是「外方」。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外方」的寫法略有不同,它是由「蔔」和「旁」兩個部分組成。

外方的例句

1. 他來自外方,對這裡的風土人情一無所知。

2. 這個消息是從外方傳來的。

外方的組詞

1. 外方人:指來自外地的人。

2. 外方語:指外國的語言。

3. 外方貨:指外地生産的商品。

外方的近義詞

外方的近義詞有外界、外面。

外方的反義詞

外方的反義詞有内方、裡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