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心不應口的意思、心不應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心不應口的解釋

心裡想的和嘴裡說的不一緻。謂為人虛僞。 明 楊德芳 《步步嬌·閨怨》曲:“恨他心不應口,把歡娛翻成僝僽。情兒泛泛,渾如江水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心不應口"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指内心所想與口頭表達不一緻,即言行相悖、表裡不一的狀态。以下從詞典釋義、語源分析和應用場景三方面詳細闡釋:


一、詞典釋義

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及《漢語成語大詞典》記載:

心不應口(xīn bù yìng kǒu)


二、語源與演變

  1. 儒家經典溯源

    該概念可追溯至儒家對"誠"的論述。《論語·為政》中孔子言:"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強調觀察言行一緻的重要性,暗含對"心不應口"的批判。

  2. 明代用例定型

    成語成型于明代文獻。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四:"世間言不顧行,行不顧言,心不應口者多矣",首次以四字格形式批判虛僞人格。


三、典型使用場景

語境類型 實例 情感色彩
道德批判 "他滿口仁義道德,實則心不應口,欺世盜名" 貶義,揭露僞善
心理描寫 "她心不應口地稱贊着,指尖卻掐進了掌心" 中性,刻畫矛盾心理
社交警示 "交友須防心不應口之徒" 勸誡性否定

四、與相關成語的辨析


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朱祖延.《漢語成語大詞典》. 中華書局, 2002.
  3. 楊伯峻.《論語譯注》. 中華書局, 2009.
  4. 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網絡擴展解釋

“心不應口”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xīn bù yìng kǒu,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指心裡想的和嘴裡說的不一緻,形容為人虛僞或表裡不一。例如,表面上贊同某事,但内心并不認同。

2.出處與例句

3.用法與結構

4.注意點

5.延伸理解

部分資料提到該詞也可指“說話直率”,但此解釋與主流定義矛盾,建議以權威來源的“表裡不一”為核心含義。

如需進一步分析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提供例句或場景。

别人正在浏覽...

扒扯百科白眉赤眼拔新領異迸瀑奔喪并概并州器哺糟啜漓彩燈豺牙昌族饞勞饞态酲醲鋤鈎叢豔蹿騰大腳力啖舐道真電掃敦丘法膳功緻黑熊荒疏禍胎夥友缣綸尖嫩積溜京丘糾核舊情棘垣俊俠靈繹流惠流注龍窠緑蘋目濡耳染抛卻前此怯撓青水臉肉屏風申禱盛軌拾遺禗禗嵩構堂庑韬詞透眼兒推測無稽小衚衕細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