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石碣的意思、石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石碣的解釋

(1).圓頂的石碑。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濟水》:“又西北入 濟水 ,城西北三裡有 項王 羽 之冢,半許毀壞,石碣尚存。” 唐 劉禹錫 《宜城歌》:“花臺側生樹,石碣陽鐫額。”《英烈傳》第一回:“﹝ 田豐 ﹞默坐良久,見一石碣,高有尺許。”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三:“﹝ 劉南廬 ﹞卒於 通州 之 狼山 ,羣僧為葬於 駱右丞 墓側,置石碣焉。” 清 崇彜 《道鹹以來朝野雜記》:“閣東亭為石碣,刻 乾隆 禦制《文源閣記》。”

(2).箭名。 漢 趙晔 《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 越王 中分其師,以為左右軍,皆被兕甲,又令 安廣 之人,佩石碣之矢,張 盧生 之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石碣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石碣指圓頂的石碑,古代多用于刻載功績、紀念事件或标記地界。《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圓頂的碑石。碣,特立之石,方者為碑,圓者為碣。”

二、形制特征

  1. 形制:區别于方形碑刻,石碣頂部呈圓弧形(一說上小下大),形體通常較碑短小。
  2. 材質:多由整塊石材雕鑿而成,常見于花崗岩、青石等堅硬石料。

三、功能與用途

四、文化典例

古典文學中,石碣常具象征意義。如《水浒傳》第一回“洪太尉誤走妖魔”情節中,鎮壓天罡地煞的“龍章鳳篆石碣”,隱喻天命與秩序。

五、字源考據

“碣”本義為“特立之石”,《說文解字》釋:“碣,特立之石也。”後與“碑”并稱,漢代後形制漸混,但“圓曰碣,方曰碑”之說仍為學界主流觀點。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年)
  2. 《中國古代石刻概論》(文物出版社,2015年)
  3. 《水經注校證》(中華書局,2007年)
  4. 《水浒傳》(人民文學出版社,1975年)

    注:引用文獻為權威出版物,鍊接因平台限制未提供,可依據書目信息查閱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石碣”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具體分析。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圓頂石碑
    指頂部呈圓形的石碑,常用于古代碑刻。該詞最早見于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濟水》:“城西北三裡有項王羽之冢,半許毀壞,石碣尚存。”。唐代劉禹錫《宜城歌》中也有“石碣陽镌額”的描述。

  2. 箭名
    在部分古籍中,“石碣”也指一種箭的名稱,但相關記載較少,具體形制未詳。

二、其他含義

  1. 地名
    現代指廣東省東莞市的一個鎮,即“石碣鎮”。該用法屬于現代地理名稱,與古義無關。

  2. 文學作品中的象征
    在《西遊記》《水浒傳》等古典小說中,“石碣”常作為重要場景或道具。例如《猴王出世》提到石碣上镌刻“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水浒傳》第四十一回描述石碣刻有“號山枯松澗火雲洞”。

三、文化背景

古代石碣多用于紀念或銘刻重要事件,其形制、用途與普通石碑(如方頂碑)有所區别。例如《紅樓夢》第十七回提到“路旁有一石碣,為留題之備”,說明其常作為文人題字的載體。


建議參考來源:權威古籍釋義可查看(漢典)、(語文教材解析);文學作品案例可延伸閱讀(《猴王出世》)、(《水浒傳》相關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按納半晩杯盤狼籍踣踬不留餘地草創尺闆垂晩毳毼麤粥打碑澹冶斷饨菲葑給施狗吃屎官邸固蔽桂娥貴人過目孤掌哈羅和樂鴻稱嘩喇喇惑撓解仇集市舊曲儁桀枯渠老罷鱗冊臨時動議龍團旅殡迷民明台磨揣末流骈肩疊迹披拭譬說潛閉傾向酋長熱焰月氏儒賢三立色膽如天贍表束縧唆犯泰一彖系相感下品饩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