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西垂的意思、西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西垂的解釋

(1).西面台階上。《書·顧命》:“一人冕,執戣,立于東垂;一人冕,執瞿,立於西垂。” 孔 傳:“戣、瞿,皆戟屬。立於東西下之階上。”

(2).亦作“ 西陲 ”。西面邊疆。《史記·封禅書》:“ 秦襄公 既侯,居西垂。”《晉書·庾亮傳》:“吾憂西垂,過於 歷陽 。” 唐 張說 《贈郭君神道碑》:“鎮西陲,信國之藩屏;坐北落,亦王之爪牙。”《明史·王效傳》:“ 效 言行謹飭,用兵兼謀勇,威名著西陲。”

(3).向西面沉落。 唐 張說 《安樂郡主花燭行》:“織女西垂隱燭臺,雙童連縷合歡杯。” 唐 裴說 《棋》詩:“臨軒才一局,寒日又西垂。”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西垂”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以下是綜合不同來源的解釋:

1.字面方位:西邊/台階

指西面的位置或台階,常見于古籍描述禮儀場景。如《書經·顧命》記載“一人冕,執瞿,立于西垂”,此處指西側台階()。

2.地理概念:西部邊疆

同“西陲”,指古代中國的西部邊境地區。例如《史記》提到秦襄公“居西垂”,即秦早期在甘肅一帶的封地()。唐代張說詩中也用“西陲”代指邊疆()。

3.自然現象:太陽西沉

描述太陽向西落下的狀态。唐代裴說詩句“寒日又西垂”即此意()。

4.曆史地名:甘肅西縣

漢代設置的古地名,位于今甘肅省天水市西南,周宣王曾封秦莊公為“西垂大夫”()。

附:古籍引用示例

提示:若需進一步考證地名或古籍出處,可參考《史記》《漢書》等權威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西垂:詞義和來源

《西垂》是一個漢字詞彙,其意思是指陽光垂直照射下來。這個詞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分别是“西”和“垂”。

拆分部首和筆畫

“西”字的部首是“西字旁”,它由“口”和“并”兩個部分組成。它的筆畫數是五畫。

“垂”字的部首是“土字旁”,它由“土”和“爾”兩個部分組成。它的筆畫數是八畫。

繁體字

《西垂》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西墜」。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沒有“西垂”這個詞彙的記錄。因此,它可以算作近年來新出現的漢字組合。

例句

1. 外面的陽光照射得很厲害,幾乎是西垂下來。

2. 他站在高處,俯瞰着整個山谷,陽光從頭頂西垂而下。

組詞

西垂并沒有常見的相關組詞。

近義詞

暫時沒有與“西垂”意思相近的漢字詞彙。

反義詞

暫時沒有與“西垂”意思相反的漢字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