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的意思、節約的詳細解釋
節約的解釋
(1) [economy]∶節省
勵行節約
(2) [prudence]∶節儉
詳細解釋
(1).節省,儉約。《漢書·辛慶忌傳》:“ 慶忌 居處恭儉,食欲被服尤節約。”《宋書·五行志三》:“今宜罷散民役,務從節約,清掃所災之處,不敢於此有所營造。” 茅盾 《清明前後》第三幕:“她主張節約材料,減低成本,加精技術,改良出品。”
(2).猶節束。《墨子·節葬下》:“金玉珠璣比乎身,綸組節約,車馬藏乎壙。” 孫诒讓 間诂:“《淮南子·齊俗訓》雲:‘古者非不能竭國糜民,虛府殫財,含珠麟施,綸組節束追送死也。’ 許 注雲:‘綸,絮也;束,縛也。’案,‘節約’與《淮南》書‘節束’義同。”
(3).節制約束。《後漢書·窦憲傳》:“ 瓌 少好經書,節約自修,出為 魏郡 ,遷 潁川 太守。”《朱子語類》卷五二:“今學者要須事事節約,莫教過當,此便是養氣之道也。” 明 何景明 《何子·嚴治》:“法者,所以節約其散,而整齊其亂之具也;嚴者,所以立節約而作整齊也。”
(4).猶節錄。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二:“ 傅武仲 有《舞賦》,皆托 宋玉 為 襄王 問對。及閲《古文苑》 宋玉 《舞賦》,所少十分之七……豈 武仲 衍 玉 賦以為己作耶?抑後人節約 武仲 之賦,因序語而誤以為 玉 作也?”
詞語分解
- 節的解釋 節 (節) é 竹子或草木莖分枝長葉的部分:竹節。節外生枝。 物體的分段或兩段之間連接的部分:關節。兩節車廂。 段落,事項:節節(一段一段地,逐步)。節目。 中國曆法把一年分為二十四段,每段開始的名稱:節氣。節令。 紀念日或慶祝宴樂的日子:節日。 禮度:禮節。 音調高低緩急的限度:節奏。節拍。節律。 操守:節操。晚節。變節。高風亮節(高尚的品德和節操)。 省減,限制:節省。節制。開源節流。 略去,
- 約的解釋 約 (約) ē 繩子。 拘束,限制:約束。約法。制約。約定俗成。 共同議定的要遵守的條款:立約。條約。契約。 事先說定:約見。約會。 邀請:約請。約集。 節儉:節約。儉約。 簡要,簡單:由博返約。簡約。 大略:約計。約莫。約略。 算術上指用公因數去除分子和分母使分數簡化:約分。 約 (約) ā 用秤稱:約約。約一下。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節約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節約"的漢語詞典釋義與解析
一、核心釋義
"節約"指在人力、物力、財力、時間等方面精打細算,避免無謂的消耗或浪費。其核心在于通過合理規劃和使用,使資源發揮最大效益,強調節制、約束的行為過程與效果。例如:"節約用水""節約開支"。
二、字源與構詞解析
- 節(節):本義為竹節,引申為節制、約束、限制。《說文解字》釋:"節,竹約也。" 體現了事物分界、約束的含義。
- 約(約):本義為纏束、束縛,引申為限制、儉省。《說文解字》釋:"約,纏束也。" 含有控制、不使過度的意思。
- 合成詞義:"節約"二字結合,強化了通過約束、限制以達到儉省目的的内涵,強調主動性的控制行為。
三、近義詞辨析
- 節省:側重于避免耗費,強調結果上的減少消耗(如:節省時間)。
- 節儉:側重于生活作風儉樸,強調長期習慣(如:生活節儉)。
- 節約:更強調有意識、有目的地約束使用行為,適用範圍更廣(資源、時間、行為等)。
四、使用場景與延伸
"節約"適用于多種語境:
- 物質資源:節約能源、糧食、原材料。
- 財務資源:節約成本、節約開支。
- 時間資源:節約時間、提高效率。
- 抽象概念:節約精力、節約筆墨(指行文簡潔)。
其意義已從單純的"儉省"延伸至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等現代理念(如:建設節約型社會)。
五、權威定義參考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人力、財物、時間等用得恰當,不浪費:~開支|~時間|增産~。
- 《漢語大詞典》:節省;儉約。……亦指節省、儉約的辦法。
- 語言學視角:有學者指出"節約"包含"節制"(過程)與"儉約"(結果)的雙重語義特征,體現了行為與目的的統一。
六、當代意義與倡導
在資源日益緊張的背景下,"節約"不僅是傳統美德,更是國家戰略(如"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它倡導的是一種理性消費觀和可持續發展觀,要求個人和社會在生産生活中高效利用資源,減少生态足迹。
來源說明: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2016).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1994). 《漢語大詞典》(第十卷).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021). 《"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
- 符淮青. (2004). 《詞義的分析和描寫》. 語文出版社. (說明:此為語言學理論著作,對詞義分析具有普遍參考價值)
-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 (2021). 《糧食節約行動方案》.
網絡擴展解釋
“節約”是一個漢語詞彙,指通過合理規劃和使用資源,減少不必要的消耗或浪費。其核心含義是“節制而高效地利用”,既包括物質資源(如能源、金錢、糧食等),也涵蓋抽象資源(如時間、精力等)。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節省資源:避免過度使用或浪費,例如節約用水、節約用電、節約糧食等。
- 優化配置:通過科學管理提高資源利用率,如企業通過技術升級節約生産成本。
2.應用場景
- 個人層面:日常生活中的節儉行為,如隨手關燈、減少一次性用品使用。
- 社會層面:國家政策倡導的“節能減排”“光盤行動”等公共倡議。
- 經濟領域:財政節約(如政府縮減開支)、家庭理財中的儲蓄規劃。
3.相關概念
- 近義詞:節儉、節省、儉省。
- 反義詞:浪費、揮霍、奢侈。
- 延伸意義:可持續性發展、環保理念(如“低碳生活”本質是節約能源)。
4.重要性
- 資源有限性:地球資源有限,節約可延長資源使用周期。
- 經濟價值:減少開支能提升個人或組織的資金儲備。
- 社會責任:節約行為有助于緩解環境壓力,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
示例說明
- 節約時間:通過優化工作流程,用1小時完成原本需2小時的任務。
- 節約能源:使用節能燈泡比普通燈泡減少80%的電力消耗。
若需進一步探讨具體領域的節約實踐(如企業管理、環保技術),可提供更針對性的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庵羅八及暴集卑宮菲食崩喪裱背匠秉執孛婁衩袒掣肘馳勑初等教育疵垢賜戟辏況摧眉折腰锉工登豆電繞璇樞東布洞冥非謂豐孰好來寶後塵疾動禁遮可不的款願爛敗連通器領主隆沖泯泯納言士内聲拈指拟古判牍品字封乾谿巧奪天工凄風楚雨耆童聲名大噪笙弄遡遊頭盔投籃枉臨忘命玩故習常五更調吳藍烏膩相值先考小手小腳孝悌忠信霞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