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徒有虛名的意思、徒有虛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徒有虛名的解釋

[unwarranted reputation] 空有其名聲,毫無實際。亦作“徒有其名”

詳細解釋

空有其名聲。謂名不符實。《北齊書·李元忠傳》:“ 元忠 以為萬石給人,計一家不過升鬥而已,徒有虛名,不救其弊,遂出十五萬石以賑之。”《三國演義》第九五回:“卻説 司馬懿 回到寨中,使人打聽是何将引兵守 街亭 。回報曰:‘乃 馬良 之弟 馬謖 也。’ 懿 笑曰:‘徒有虛名,乃庸才耳!’” 毛6*6*《改造我們的學習》:“對于徒有虛名并無實學的人,你們看,象不象?”亦作“ 徒擁虛名 ”、“ 徒有其名 ”、“ 徒負虛名 ”。《清朝野史大觀·清朝史料·軍機領袖》:“軍機大臣有時多至六七人,而權實操於領袖,新進者畫諾奉行,徒擁虛名也。” 魯迅 《書信集·緻楊霁雲》:“所謂名家,大抵徒有其名,實則空洞,其作品且不及無名小卒!” 茅盾 《子夜》十六:“我知道 趙伯韬 肯放款子,就可惜我這‘紅頭火柴’徒負虛名,和這位財神爺竟沒有半面之交!”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徒有虛名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徒有虛名”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tú yǒu xū míng,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空有名聲或頭銜,但缺乏實際能力或内容,即有名無實。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名不副實,含貶義。


二、出處與典故

  1. 早期文獻:最早可追溯至東晉·幹寶《晉紀總論》。
  2. 經典用例: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中,司馬懿評價馬谡守街亭時稱其“徒有虛名,乃庸才耳”,成為該成語的典型引用場景。

三、用法與結構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例句參考

  1. 他雖被稱為專家,卻提不出實際方案,不過是徒有虛名。
  2. 這家餐廳評分雖高,但菜品普通,實屬徒有虛名。

六、擴展建議

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三國演義》《北齊書》等文獻,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徒有虛名

《徒有虛名》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光有名聲而沒有實際行動或成果。它由“徒”、“有”、“虛”、“名”四個字組成。

徒:部首為彳,總筆畫為3。它的意思是徒步或徒勞,表示隻有表面的行動,沒有實際的結果。

有:部首為月,總筆畫為6。它的意思是擁有或存在,表示具備某種特質或條件。

虛:部首為虍,總筆畫為6。它的意思是虛假或沒有真實性,表示沒有實質性的東西。

名:部首為口,總筆畫為6。它的意思是名字或聲望,表示人們所熟悉和知道的。

《徒有虛名》這個成語的來源被認為是古代文人和士人對于那些虛有其表的人的批評。他們認為這些人隻注重名聲而不注重實際行動和成果。

在繁體字中,徒有虛名的寫法是「徒有虛名」。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些許差異。以《徒有虛名》為例,其古代寫法為「徒有虛名」。

例句:

組詞:名聲、虛假、名利、徒勞、名利雙收、虛有其表

近義詞:光有名聲、空有名聲、光說不練

反義詞:有實際行動、有實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