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nwarranted reputation] 空有其名声,毫无实际。亦作“徒有其名”
空有其名声。谓名不符实。《北齐书·李元忠传》:“ 元忠 以为万石给人,计一家不过升斗而已,徒有虚名,不救其弊,遂出十五万石以賑之。”《三国演义》第九五回:“却説 司马懿 回到寨中,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 街亭 。回报曰:‘乃 马良 之弟 马謖 也。’ 懿 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 毛6*泽6*东 《改造我们的学习》:“对于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你们看,象不象?”亦作“ 徒拥虚名 ”、“ 徒有其名 ”、“ 徒负虚名 ”。《清朝野史大观·清朝史料·军机领袖》:“军机大臣有时多至六七人,而权实操於领袖,新进者画诺奉行,徒拥虚名也。” 鲁迅 《书信集·致杨霁云》:“所谓名家,大抵徒有其名,实则空洞,其作品且不及无名小卒!” 茅盾 《子夜》十六:“我知道 赵伯韬 肯放款子,就可惜我这‘红头火柴’徒负虚名,和这位财神爷竟没有半面之交!”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徒有虚名汉语 快速查询。
“徒有虚名”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tú yǒu xū míng,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如下:
指空有名声或头衔,但缺乏实际能力或内容,即有名无实。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名不副实,含贬义。
若需更多例句或历史典故,可参考《三国演义》《北齐书》等文献,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汉典、沪江词典。
《徒有虚名》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光有名声而没有实际行动或成果。它由“徒”、“有”、“虚”、“名”四个字组成。
徒:部首为彳,总笔画为3。它的意思是徒步或徒劳,表示只有表面的行动,没有实际的结果。
有:部首为月,总笔画为6。它的意思是拥有或存在,表示具备某种特质或条件。
虚:部首为虍,总笔画为6。它的意思是虚假或没有真实性,表示没有实质性的东西。
名:部首为口,总笔画为6。它的意思是名字或声望,表示人们所熟悉和知道的。
《徒有虚名》这个成语的来源被认为是古代文人和士人对于那些虚有其表的人的批评。他们认为这些人只注重名声而不注重实际行动和成果。
在繁体字中,徒有虚名的写法是「徒有虛名」。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会有些许差异。以《徒有虚名》为例,其古代写法为「徒有虛名」。
例句:
组词:名声、虚假、名利、徒劳、名利双收、虚有其表
近义词:光有名声、空有名声、光说不练
反义词:有实际行动、有实力
百世之师抱冰辩决别转逼眼出将电舌斗子盐阿胶二妙凤驾腐毫干誉高誉广车贵壤花花碌碌皇迫祸端货泉讲贡鸡口进説刻铭空前未有兰玉雷雨云冷句冷煖自知连室路上路下冥符你们霓幢猊坐暖锋判若水火普法羣心饶赦仁厚人口迁移日出三竿溽蒸僧衲沙鱼皮声名烜赫伸头缩颈试艺受记水帘索隐行怪贪慌忙桃簟脱囊晩婚纬略先公后私显士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