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青木香的意思、土青木香的詳細解釋
土青木香的解釋
馬兜鈴的異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七·馬兜鈴》﹝釋名﹞:“都淋藤、獨行根、土青木香、雲南根、三百兩銀藥。”
詞語分解
- 土的解釋 土 ǔ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土壤。黃土。 疆域:國土。領土。 本地的,地方性的:故土。 民間生産的(區别于“洋”):土方(民間流傳的藥方,亦稱“偏方”)。 不合潮流:土氣。 未熬制的鴉片:煙土。 中國
- 木香的解釋 .多年生草本植物,花黃色,香氣如蜜,原名蜜香,又稱青木香。後人稱馬兜鈴根為青木香,乃稱此為雲木香、南木香、廣木香以别之。根可入藥。《神農本草經》卷一:“木香,味辛,主邪氣……生山谷。”《隋書·樊子蓋傳
專業解析
土青木香,是中藥名,指馬兜鈴科植物馬兜鈴(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的幹燥根。在傳統中醫藥理論中,其性味、歸經、功效與應用如下:
一、 基本釋義
- 藥材基原: 特指馬兜鈴的幹燥根。秋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曬幹。
- 别名: 青木香(曆史上曾用名,現為避免與木香混淆,多以“土青木香”或“馬兜鈴根”區分)、獨行根、兜鈴根、雲南根等。
二、 傳統藥性
- 性味: 辛、苦,寒。
- 歸經: 歸肺、胃、肝經。
三、 主要功效與臨床應用
- 行氣止痛: 用于肝胃氣滞所緻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其辛散苦洩,性寒清熱,長于疏肝理氣,和胃止痛。
- 解毒消腫: 用于癰腫疔瘡、蛇蟲咬傷。外用可鮮品搗敷或幹品研末調敷,取其清熱解毒之功。
- 平肝降壓: 現代研究及臨床實踐表明,其具有一定的降血壓作用,可用于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的輔助治療(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四、 與現代名稱的區分
需特别注意,“青木香”在現代中藥标準中已明确指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的根,與“土青木香”(馬兜鈴根)是來源、性狀、功效均不同的兩種藥材。使用“土青木香”一名有助于避免混淆,強調其傳統來源。
五、 安全性提示
因馬兜鈴屬植物(包括馬兜鈴根)含有馬兜鈴酸,具有腎毒性和緻癌風險,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已于2004年取消馬兜鈴(藥材,含根)的藥用标準,禁止其作為藥用(《關于取消關木通藥用标準的通知》及相關後續規定)。因此,土青木香已不再作為法定中藥材在臨床使用,其相關信息主要具有文獻和曆史上的意義。
權威參考來源:
- 《中藥大辭典》(第二版): 對“青木香”條目有詳細記載,明确其曆史來源為馬兜鈴根,并記錄了其别名、性味、功效、應用及附方。同時指出因含馬兜鈴酸,現已禁用。(該書為權威工具書,由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 《中華本草》: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持編纂的代表性本草著作,在相關條目中詳細收錄了馬兜鈴根(土青木香)的傳統藥用知識及現代研究,并包含其禁用信息。(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公告: 2004年發布《關于取消關木通藥用标準的通知》,明确取消關木通藥用标準,并規定凡含馬兜鈴、尋骨風、天仙藤和朱砂蓮的中藥制劑嚴格按處方藥管理。後續政策進一步明确了含馬兜鈴酸藥材的風險管控。 (訪問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獲取官方文件: https://www.nmpa.gov.cn/)
- 《中國藥典》: 現行版《中國藥典》已不再收載“青木香”(指馬兜鈴根)或“土青木香”作為法定藥材,僅收載菊科的“木香”。(可查閱最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網絡擴展解釋
土青木香是中藥材中的一種别稱,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一、基本釋義
土青木香是馬兜鈴(學名:Aristolochia debilis)的異稱,屬于馬兜鈴科植物。此名稱在《本草綱目》等古籍中已有記載,例如明代李時珍提到其别稱包括“都淋藤”“獨行根”“雲南根”等(、)。
二、名稱來源與文化内涵
- 字義解析:
根據《漢典》等工具書,“土”象征樸實自然,“青”代表青澀單純,“木”指木質堅韌,“香”則體現藥草特性。整體形容一種質樸而有内涵的植物特性()。
- 别名關聯:
在不同地區或文獻中,它也被稱為“三百兩銀藥”“青藤香”等,可能與藥用價值或形态特征相關(、)。
三、藥用價值
- 植物部位:
作為馬兜鈴的異稱,其根、莖、果實均可入藥。例如,根被稱為“青木香”,果實為“馬兜鈴”(、)。
- 功效與用途:
具有行氣止痛、解毒消腫的作用,常用于胸腹脹痛、蛇蟲咬傷等症。現代需注意其部分成分(如馬兜鈴酸)可能具毒性,需遵醫囑使用(、)。
四、注意事項
- 名稱區分:
避免與木香(菊科植物)混淆,二者雖名稱相似但科屬不同。
- 權威參考:
更多完整信息可查閱《本草綱目》或現代中藥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愛憐标颠并剪不知量采女禅房鯧鯸馳譽傳行春草闖堂春孟樗蒱躭愛打褶調梅放鷹風磴鳳麟洲風靡雲湧粉楦伏襲幹辦公事貫月之辰聒聒禾谷夫人畫框壺天奬赉矯谲脊骨金吾不禁盡夕集市就位開年空戰魁然樂邦涼冷路憑賣關節昧明面花弄辭欺陵囚命榷金雀蒙鼩鼠辱沒三言兩語俗人田訟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微陣無情少面項别骓先置銷假檄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