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昧明的意思、昧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昧明的解釋

拂曉。《國語·吳語》:“昧明,王乃秉枹,親就鳴鐘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昧明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文學意境的詞彙,主要描述天将亮而未全亮時的昏暗狀态,即黎明前的微光時段。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釋義

    指拂曉時分,光線朦胧、半明半暗的自然狀态。例如《國語·吳語》載:“昧明,王乃秉枹(擊鼓)”,描繪天色未明時君王擂鼓的情境。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第12375頁

  2. 單字溯源

    • “昧”:本義為昏暗不明(《說文解字》:“昧,闇也”),引申為視覺或意識上的模糊。
    • “明”:指光明、清晰。

      二字組合後,形成對立統一的意象,強調黑暗與光明的過渡狀态。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第987頁


二、典籍用例

  1. 《國語·吳語》

    “吳王昏乃戒,令秣馬食士。夜中,乃令服兵擐甲,系馬舌,出火竈。陳士卒百人,以為徹行百行……昧明,王乃秉枹。”

    注解:此處“昧明”指吳軍夜半備戰至破曉前出擊的時序節點。

    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國語譯注》

  2. 詩詞中的意象拓展

    宋代陸遊《晨起》詩:“昧明更鼓震林野”,以“昧明”渲染清晨的靜谧與蓄勢待發之感,體現其作為時間刻度與氛圍載體的雙重功能。


三、現代引申與使用

在當代語境中,“昧明”除保留時間意義外,亦被賦予象征性内涵:


四、權威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3. 《國語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4. 《現代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昧明”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二、字義分解

  1. 昧:
    • 本義為昏暗、不明亮(如“幽昧”),引申為糊塗、隱藏(如“蒙昧”“拾金不昧”)。
    • 在“昧明”中,取“昏暗”之意,指天色未完全明亮的狀态。
  2. 明:
    • 本義為光亮、清楚(如“明亮”“明白”),與“暗”相對。
    • 在“昧明”中,與“昧”形成對比,表示天色由暗轉明的過渡時段。

三、古籍例證與用法

“昧明”通過“昧”與“明”的對比,生動描繪了黎明時分的光線變化,既有文學意境,也承載了古代漢語的構詞智慧。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國語》等古籍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哀毀瘠立百離扁鏟秉臬搏颡不豐不儉才惠倉俗春莺啭從馬直大寳打跧掉缭地門東洋二百五發蹤指使幹沒袼褙古懽寒山槐安夢畫頁家甲吉詞解扣金水津澤九宮久懬俊鳥開月兩忙稅兩上領良因聯佩慢工出巧匠蠻判官淖糜排栅棚車鼓笛辟踴钤轄晴天霹靂清湛任數三緯傻喝喝繕治神韻實落收事泝水行舟天表蜩甲溫補武陵客五校象形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