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拂曉。《國語·吳語》:“昧明,王乃秉枹,親就鳴鐘鼓。”
“昧明”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解釋如下:
“昧明”通過“昧”與“明”的對比,生動描繪了黎明時分的光線變化,既有文學意境,也承載了古代漢語的構詞智慧。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國語》等古籍或權威詞典。
昧明是一個多義詞,指的是早晨初亮和夜晚初暗的時刻,引申為昏暗、模糊或不明确的意思。下面将對昧明的拆分、來源、繁體字、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進行解析。
昧明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日字旁,右邊是白字旁。根據漢字的筆畫數,整個字共有十五畫。
昧明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周易·系辭上》中的一句話:“日月失明,上下昧暗。”意思是當太陽和月亮失去光明時,天地失去了顯而易見的亮暗之分。
在繁體字中,“昧”和“明”的形态并未發生改變,仍然保持着類似的形狀。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昧明的構造稍有差異。以《說文解字》為例,其中昧的古字形是由日字旁和末字放置在“黃”字的上方組成,明的古字形是由日字旁、朝字旁和月字旁組成。
1. 那天我起得很早,看着天還是昧明,遠處的山巒漸漸露出些許輪廓。
2. 這個問題的答案還是昧明的,我們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昧暗、昧路、昧地、昧天、昧鬼等。
朦胧、模糊、不明确、暗淡等。
明亮、清晰、确定、光明等。
以上是對昧明這個詞的解析,包括了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希望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