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魁然的意思、魁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魁然的解釋

(1).安然。《莊子·庚桑楚》:“人見其跂,猶之魁然。” 成玄英 疏:“魁,安也。”

(2).高大貌。《史記·孟嘗君列傳》:“ 趙 人聞 孟嘗君 賢,出觀之,皆笑曰:‘始以 薛公 為魁然也,今視之,乃眇小丈夫耳。’” 唐 柳宗元 《蝜蝂傳》:“雖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則小蟲也。”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甕山耶律丞相墓》:“山麓魁然而大、凹而秀者,甕之屬也。”

(3).卓然突出貌。 唐 韓愈 《祭窦司業文》:“惟君文行夙成,有聲 江東 ,魁然厚重,長者之風。”《新唐書·鄭權傳》:“ 權 識詣魁然,有閎辯。” 清 戴名世 《古樟記》:“﹝古樟﹞含日月之精,受雨露之潤,多歷年所,遂魁然出其奇於人間。”

獨立不群。魁,通“ 塊 ”。《漢書·東方朔傳》:“今世之處士,魁然無徒,廓然獨居。” 顔師古 注:“魁讀曰塊。” 王先謙 補注:“《史記》作崛然獨立,塊然獨處。”《三國志·魏志·邴原傳》“ 邴原 字 根矩 , 北海 朱虛 人也” 裴松之 引 晉 杜笃 《邴原别傳》:“ 邴原 名高德大,清規邈世,魁然而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魁然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本義:高大獨立貌

指物體或人高大挺拔、氣勢雄壯的狀态。

《漢語大詞典》 釋為:“高大貌。”如《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形容“魁然大夫”,即指體貌雄偉之人。

《漢語大字典》 補充其字形演變,強調“魁”從“鬥”,本義為“勺之首”,引申為“為首者”,故含“卓然出衆”之意 。


二、引申義:傑出或為首者

  1. 首領地位

    《辭源》 指出“魁”可指“首領”,如“魁首”“罪魁”,而“魁然”隱含“居于首位”的威嚴感 。

  2. 科舉榜首

    古代稱狀元為“魁甲”,如《宋史·選舉志》載“廷試第一人為魁”,引申形容才學出衆者為“魁然之士” 。


三、現代用法:形容體格或氣度

  1. 體貌特征

    《現代漢語詞典》 釋為“魁梧”,如“身材魁然”,強調體格高大健壯 。

  2. 氣質象征

    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提及“魁”含“傑出”義,故“魁然”可形容氣度不凡,如“魁然立于衆人間” 。


用法總結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辭源》(商務印書館)
  3. 《漢語大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
  4.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5. 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魁然”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可分為以下三類:

一、基本釋義

  1. 安然
    源自《莊子·庚桑楚》的“人見其跂,猶之魁然”,成玄英注解“魁,安也”,指安穩、泰然自若的狀态。

  2. 高大貌
    形容事物或人的高大雄偉。例如《史記·孟嘗君列傳》中趙人初見孟嘗君時因他身形高大而稱其“魁然”,後卻發現他實際矮小;柳宗元《蝜蝂傳》以“魁然”形容人雖高大卻心智淺薄。

  3. 卓然突出貌
    強調顯著、突出的特質,如韓愈《祭窦司業文》中用“魁然厚重”形容窦司業穩重卓越的風範。

二、使用場景

三、近義與延伸

以上釋義綜合了古籍例證及現代詞典解釋,可通過權威文獻(如《莊子》《史記》)進一步查證細節。

别人正在浏覽...

鼻針不拔承舍臭不可當撮捧大耳兒打泡德法點照貂鼲地澁東條英機東岩酒二乎烽堠高工何等鴻荒混頭混腦教會學校僥極驕厲徑窦衿曲金四開極天橘中戲恪言苦艼狼飡虎咽鍊鋼兩和林籁泉韻詈辱柳蒲龍眉豹頸樓窗鸬鹚杓貌望沒金铩羽秒表敏智奶糕品驗批罴前廳七曆秦青曲贊若時沙沚十相具足收貯俗醫擡寫外寝微過細故五誡武兩榜狎雉馴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