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安然。《莊子·庚桑楚》:“人見其跂,猶之魁然。” 成玄英 疏:“魁,安也。”
(2).高大貌。《史記·孟嘗君列傳》:“ 趙 人聞 孟嘗君 賢,出觀之,皆笑曰:‘始以 薛公 為魁然也,今視之,乃眇小丈夫耳。’” 唐 柳宗元 《蝜蝂傳》:“雖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則小蟲也。”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甕山耶律丞相墓》:“山麓魁然而大、凹而秀者,甕之屬也。”
(3).卓然突出貌。 唐 韓愈 《祭窦司業文》:“惟君文行夙成,有聲 江東 ,魁然厚重,長者之風。”《新唐書·鄭權傳》:“ 權 識詣魁然,有閎辯。” 清 戴名世 《古樟記》:“﹝古樟﹞含日月之精,受雨露之潤,多歷年所,遂魁然出其奇於人間。”
獨立不群。魁,通“ 塊 ”。《漢書·東方朔傳》:“今世之處士,魁然無徒,廓然獨居。” 顔師古 注:“魁讀曰塊。” 王先謙 補注:“《史記》作崛然獨立,塊然獨處。”《三國志·魏志·邴原傳》“ 邴原 字 根矩 , 北海 朱虛 人也” 裴松之 引 晉 杜笃 《邴原别傳》:“ 邴原 名高德大,清規邈世,魁然而峙。”
“魁然”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可分為以下三類:
安然
源自《莊子·庚桑楚》的“人見其跂,猶之魁然”,成玄英注解“魁,安也”,指安穩、泰然自若的狀态。
高大貌
形容事物或人的高大雄偉。例如《史記·孟嘗君列傳》中趙人初見孟嘗君時因他身形高大而稱其“魁然”,後卻發現他實際矮小;柳宗元《蝜蝂傳》以“魁然”形容人雖高大卻心智淺薄。
卓然突出貌
強調顯著、突出的特質,如韓愈《祭窦司業文》中用“魁然厚重”形容窦司業穩重卓越的風範。
以上釋義綜合了古籍例證及現代詞典解釋,可通過權威文獻(如《莊子》《史記》)進一步查證細節。
魁然一詞指的是出類拔萃,突出傑出之意。形容某人或某物在特定領域或特定情境中具有卓越的地位、才能或影響力。
魁 (kuí):馬字旁 + 喁部
然 (rán):火字旁 + 肰部
《魁然》一詞最初出現在《左傳》這一古代經典文獻中。在文中,魁然通常用來形容有天賦、有才華的人,在一些關鍵時刻表現突出。
魁然的繁體寫法為「魁然」。
在古代,魁然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其中「魁」這個字由「九」和「鬥」組成,表示一種強壯的形象;而「然」這個字則由「肰」和「帛」組成,表示一種美好的感覺。
1. 他的獨特見解和傑出才華使他在學術界魁然一時。
2. 這位領袖以其魁然的個人魅力影響了整個國家。
3. 那座建築物魁然聳立在城市的中心,成為标志性建築。
魁首、魁梧、魁偉、魁星
傲然、威風凜凜、蓋世
平庸、普通、平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