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俗人的意思、俗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俗人的解釋

(1) [layman]∶佛教指沒有出家的世俗之人

僧人生活比起俗人來,還是屬于苦行一類

(2) [mediocre person]∶平庸的人;庸俗的人

(衡)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後漢書·張衡傳》

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漢· 司馬遷《報任安書》

詳細解釋

(1).庸俗的人;鄙俗的人。《荀子·儒效》:“不學問,無正義,以富利為隆,是俗人者也。”《後漢書·張衡傳》:“﹝ 衡 ﹞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紅樓夢》第三二回:“ 寶玉 道:‘罷!罷!我也不過俗中又俗的一個俗人罷了,并不願和這些人來往。’” 魯迅 《南腔北調集·論翻印木刻》:“ 中國 的雅俗之分就在此:雅人往往說不出他以為好的畫的内容來,俗人卻非問内容不可。”

(2).一般人;百姓、民衆。《老子》:“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瓠子河》:“ 時水 又西逕 東高苑 城中而西注也,俗人遏令側城南注。”

(3).佛教、道教指未出家的世俗之人,與出家人相對。 晉 法顯 《佛國記》:“諸國俗人及沙門盡行 天竺 法,但有精麤。” 宋 洪邁 《夷堅甲志·僧為人女》:“汝為方外人,而受俗人養視,如此惓惓,有欲報之意,以我法觀之,他生必為 董氏 子矣。” 魯迅 《華蓋集·題記》:“在和尚是好運……但俗人可不行,華蓋在上,就要給罩住了,隻好碰釘子。” 範文瀾 《唐代佛教·引言》:“雖然 釋迦 不贊成象某些‘外道’那種苦行,但僧人生活比起俗人來,還是屬于苦行一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俗人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三個核心層次,結合權威文獻與語言用例解析如下:


一、基本義:指未出家修行的普通人

指未皈依宗教或未脫離世俗生活的平凡大衆,與“僧侶”“修道者”相對。

例證:

《金剛經》:“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于此經……即非菩薩,是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複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于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來源:《金剛經》(鸠摩羅什譯本),佛教典籍中“俗人”與修行者形成語境對照。


二、引申義:缺乏學識或品味的庸俗者

指學識淺薄、行為粗鄙或追逐流俗之人,含貶義色彩。

例證:

  1. 《荀子·儒效》:“不學問,無正義,以富利為隆,是俗人者也。”

    來源:《荀子》,強調俗人重利輕義的特征。

  2. 魯迅《而已集·革命文學》:“世間往往誤以兩種文學為革命文學:一是在一方的指揮刀的掩護之下,斥罵他的敵手的;一是紙面上寫着許多‘打,打’,‘殺,殺’或‘血,血’的……這隻能算是‘标語文學’,離真正的革命文學尚遠。倘非加以批判,則俗人皆以為革命文學不過如此。”

    來源:魯迅《而已集》,批判淺薄附庸的“俗人”認知。


三、中古漢語語境:泛指一般民衆

在曆史文獻中常作為中性詞,指代平民階層。

例證:

《漢書·貨殖傳》:“俗人之所貴,君子之所賤。”

來源:《漢書》,反映社會階層對價值觀的差異認知。


權威詞典釋義參考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 俗人:① 世俗之人;普通人(區别于僧、道)。② 庸俗的人。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

  2. 《漢語大詞典》:
    • 佛教、道教指未出家的世俗之人。
    • 指見識淺陋或鄙俗之人。
    • 泛指一般人、百姓。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用法辨析

語義演變脈絡:從階層劃分(世俗/宗教)→價值判斷(庸俗/高雅),反映漢語詞彙的社會文化滲透性。

網絡擴展解釋

“俗人”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可從以下角度理解:

一、基本釋義

  1. 庸俗或鄙俗的人
    指缺乏高尚情操、追求物質利益或低俗趣味的人。如《荀子·儒效》提到“以富利為隆,是俗人者也”,強調對功利的過度追求。魯迅在《論翻印木刻》中也以“俗人”對比“雅人”,體現其文化品位的差異。

  2. 普通人或百姓
    中性含義,指未脫離世俗生活的民衆。如《老子》中“俗人昭昭,我獨昏昏”,将“俗人”與修道者對比,代指大衆群體。

  3. 宗教語境中的世俗之人
    佛教、道教中指未出家的在家人,與僧侶、道士相對。例如《佛國記》提到“諸國俗人及沙門盡行天竺法”,明确區分了宗教内外身份。


二、延伸解析


三、總結

“俗人”的詞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既可表達貶義(如低俗),也可中性描述身份(如非宗教人士),甚至帶有自嘲色彩。其核心在于與“雅”“僧”等概念的對比,反映社會角色或價值取向的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

谙分阿權膴仕百不一貸薄怯霸上被寵若驚表識并卷弊薮伯翁潮男寵要促駕大黃魚單勾打揑點穴訪真飛頭風馳電掣風帶楓木人墳陵工程食品乖踳鼓兒詞駭怒鴻才洪湖惠中燋枯擠擠驚風扯火進軍號鞫案亢木客宿鹿辇馬耳噼裡嘭啷破琴絕絃喬妝改扮輕嫷頃暫秦侯瓜秦隸山嶺水戽思蒓蘇武節天愛佻姣亭置通曙投林文學史聞診無頭告示巷議街談夏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