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隱蔽的兵力。 銀雀山 漢 墓竹簡《孫膑兵法·威王問》:“為之微陣以觸其側。是謂大得。”
“微陣”是一個古代軍事術語,其核心含義為隱蔽的兵力布置,主要用于戰術策略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解釋
指在戰争中隱藏兵力或陣型,以達到突襲或側翼攻擊的效果。這種戰術強調隱蔽性和出其不意,屬于《孫膑兵法》中提到的經典策略之一。
出處與例句
源自銀雀山漢墓出土的竹簡《孫膑兵法·威王問》:“為之微陣以觸其側,是謂大得。”。意為通過隱藏兵力攻擊敵方側翼,從而取得重大勝利。
字義分解
相關詞語
與“微陣”相關的成語包括“微乎其微”“沖鋒陷陣”等,均體現“微小”或“戰術布局”的語境。
若需進一步了解《孫膑兵法》的軍事思想,可參考古籍原文或權威曆史研究資料。
微陣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微小的戰場或微弱的戰鬥力量。形容戰鬥力量微弱,規模小而隱秘。
微陣的部首是阜,由五畫組成。
微陣一詞最早見于《太平經》:“凡戰國淺敵少薄鈍者則用於微陣,深敵多兇銳者則用於宏陣。”意思是對付弱小敵人可以使用微陣,對付強大敵人則需要使用宏陣。
繁體字的微陣為微陣。
古時的微陣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太大變化。
1. 這支部隊雖然規模微小,但卻是一支精銳的微陣。
2. 雖然我們艦隊數量有限,但我們可以通過建立微陣來對付敵人。
微弱、微小、戰場、戰鬥力量。
微弱、微小、微細。
宏大、龐大、強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