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駝毧的意思、駝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駝毧的解釋

即駝絨。 清 屈大均 《廣東新語·事語·廣州時序》:“歌伯鬭歌,皆著鴨舌巾,駝毧服。”參見“ 駝絨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駝毧(tuó róng)是漢語中對駱駝絨毛及其織物的專稱,具體含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駱駝的細軟絨毛,特指駱駝腹部或頸部的細密毛纖維。這種絨毛具有中空結構,因此具備優異的保暖性與輕盈特性,是傳統紡織原料之一。駝毧織物常用于制作高檔防寒衣物、毛毯等保暖用品。

二、詞源與曆史記載

“駝毧”為合成詞:

三、工藝與文化價值

駝毧需經手工分揀、清洗、梳理後紡線織造,因産量稀少而珍貴。清代《西域圖志》稱其“柔于纖纩,貴比文錦”,成為絲綢之路貿易中的重要商品,象征古代中原與西域的物質文化交流。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年)第12卷,頁1083
  2. 《中國衣經·材質篇》(上海文藝出版社,2000年),ISBN 978-7-5321-1990-4

網絡擴展解釋

“駝毧”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根據權威文獻記載,“駝毧”指駱駝的毛纖維,即駝絨。該詞最早見于清代屈大均的《廣東新語》,描述當時廣州歌者穿着“鴨舌巾”和“駝毧服”的服飾特征。具體釋義為:

二、常見誤解辨析

部分資料(如)将其誤作成語“tuó hóu”,解釋為“形容背部曲線優美”,這屬于錯誤解讀:

  1. 發音錯誤:“毧”正确讀音為róng,非hóu
  2. 語義矛盾:駝背在傳統文化中多作負面描述,與“形态優美”無關聯
  3. 文獻缺失:權威典籍中未見此成語用法記載

建議在古籍文獻或紡織專業領域使用該詞時,采用“駝絨”的本義解釋。若涉及形體描述,應注意與其他類似詞彙(如“駝背”)的區分。

别人正在浏覽...

凹摳眼襃奬邊罏唱呼洞識短绠汲深端午索端勻獨善其身鹗駐方載豐懋奮用革辛桁架橫箫紅冰紅頭籤昒昕奬崇健決奸兇家無常禮近景金聲擲地伎人九思擊絮季祖母課冊連标靈耀淩躍臨絕流風遺迹六弦琴呂後筵痲木美譚泯絕墨士鬧呀呀旁見側出破壞曝背食芹強音洽聞強記其先賞贊受窘塔鈴歎黃犬騰沓吐噜邬壁誤卯烏棗先發制人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