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embarrassed;be put in an awkward position] 陷于為難的境地
我第一次看見這個新道學家受窘
陷入為難的境地。 巴金 《春天裡的秋天》二六:“我第一次看見這個新道學家受窘,但是我卻氣得要哭了。” 丁玲 《夢珂》三:“她竭力振刷自己,但為了避免受窘,便故意的想起不關緊要的事。”
受窘是一個漢語動詞,指人因陷入尴尬、難堪或困頓的境地而感到局促不安的狀态。以下從詞典釋義、用法及語言學角度詳細解析: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定義為:“陷入為難的境地;感到難堪。”強調因外界壓力或突發狀況導緻的心理不適。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205頁。
《漢語大詞典》
解釋為:“遭受困迫;處境尴尬。”側重描述被動承受的困境及由此産生的心理反應。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第3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第235頁。
構詞解析:
“受”表示被動承受,“窘”本義為“困迫”(《說文解字》:“窘,迫也”),組合後指被動陷入窘迫的心理狀态。
典型語境:
魯迅《彷徨·祝福》中,祥林嫂被衆人嘲笑改嫁經曆時,“她張着口怔怔的站着,直着眼睛看他們,接着也就走了,似乎自己也覺得受窘。”此例生動體現因道德批判産生的難堪。
來源:魯迅,《彷徨》,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年。
詞語 | 差異點 |
---|---|
尴尬 | 側重短暫性局促(如社交失禮) |
困窘 | 強調持續性的經濟或精神壓力 |
難堪 | 與“受窘”近義,可互換使用 |
“受窘”屬被動性心理動詞,需外因觸發(如他人質疑、環境壓迫),其程度高于“尴尬”,近于“狼狽”。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描述社交場景中的心理反應,較少指物質匮乏(此義項多見于古漢語)。
參考資料:
“受窘”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òu jiǒng,表示陷入尴尬或難堪的境地。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因某種原因感到為難、困窘,常因突發情況或他人言行引發心理上的不適感。例如在公開場合被質問或犯錯時,容易産生這種情緒。
使用場景
近義詞與翻譯
例句參考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受窘”多用于描述被動陷入窘境的狀态,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情感色彩。
捱查慠民罷謝波黎伯餘苌弘化碧成師蟲出大圓訂情盾矛俄忽分疏貢事官殺畫地為獄花枝招展恢諧貨郎假拟僭亂記丑言辯京二胡經貿幾運計置捐甲眷侍教眷想梁陳麗法靈氣癃疾隆物陋疾陪席批逆龍鱗破亮破義鉛霜七垢蜷蹐禳解人紀熱孝喪紀傷沮屍利十拿九穩素垩素潔天杪鐵牀通美頽址無儲誣鑿香消玉損笑迷虎蟹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