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靈燿 ”。亦作“ 靈曜 ”。 1.天。 漢 徐幹 《中論·曆數》:“夫歷數者,聖人之所以測靈耀之賾而窮玄妙之情也。”《文選·蔡邕<陳太丘碑文>》:“禀嶽瀆之精,苞靈曜之純。” 李善 注:“靈曜,謂天也。”
(2).日月。《後漢書·章帝紀》:“歷數既從,靈燿著明。” 李賢 注:“靈燿著明,謂日月貞明。” 晉 郭璞 《遊仙詩》之八:“ 暘谷 吐靈曜,扶桑森千丈。”《雲笈七籤》卷八十:“圓光拂靈曜,玄暉瑩高明,元始披重夜,天人逐月生。” 明 徐階 《送司封仲芳揚子赴留都》詩:“頽波無停留,靈耀亦西馳。”參見“ 曜靈 ”。
“靈耀”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指代“天”
該詞亦作“靈燿”“靈曜”,常用來象征“天”或宇宙的至高存在。例如漢代徐幹在《中論·曆數》中提到:“聖人測靈耀之赜而窮玄妙之情”,此處“靈耀”即指天道的深邃。
指代“日月”
在文獻中多與光明、星辰相關,如《後漢書·章帝紀》中“靈燿著明”,李賢注解為“日月貞明”。晉代郭璞的《遊仙詩》也以“陽谷吐靈曜”形容太陽光輝。
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文學創作或引用古籍時,例如“淨心靈耀光華”等表達(參考的例句)。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出處,可查閱《中論》《後漢書》等古籍,或參考漢典網的權威解析。
《靈耀》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光芒閃耀、明亮奪目的樣子。形容物體發出耀眼的光芒或者人的氣質、表情等具有出衆亮麗之意。
《靈耀》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火”(huǒ),右邊的部首是“耒”(lěi)。它的總筆畫數為13畫。
《靈耀》一詞并沒有特定的來源故事或文獻記載,但根據詞義的解析,可以推測它來源于對光芒炫耀而産生的形象描繪。
《靈耀》的繁體字寫作「靈耀」。
在古代,「靈耀」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和意義相似。不同的字體風格和曆史時期可能會對字的形态産生一些細微變化。
他的眼睛明亮而靈耀,散發出一種特殊的魅力。
根據《靈耀》一詞的意思,可以衍生出一些相關的組詞,如「靈光耀眼」、「靈耀四溢」等。
與《靈耀》相近義的詞語有「光芒四射」、「明亮奪目」等,它們都表示光芒明顯、出衆耀眼的意思。反義詞可以是「黯淡無光」、「暗淡無亮」等,意思是指沒有閃耀光芒、不明亮的樣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