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時禦廚中的一種食品。 宋 陸遊 《南唐書·雜藝方士節義列傳》:“﹝禦廚﹞食味,有鷺鷥餅、天喜餅、駞蹄餤、春分餤、蜜雲餅、鐺糟炙、瓏璁餤、紅頭籤、五色餛飩、子母饅頭。”
“紅頭籤”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曆史背景和文獻資料進行區分:
紅頭籤是宋代禦膳中的一種特色點心,常見于宮廷飲食記載。根據、、等網頁引用的《南唐書·雜藝方士節義列傳》,南宋陸遊曾描述禦廚食單包含“紅頭籤”,并與鹭鸶餅、天喜餅、五色馄饨等并列。其具體形态和制作方法已失傳,推測可能為帶紅色标記的籤狀糕點,或與其他食材搭配的精緻甜品。
少數文獻(如)提到紅頭籤作為古代衙門使用的令籤類型之一,與綠頭籤(刑籤)形成功能區分:
建議進一步查閱《南唐書》原文或法制史專著,以獲取更精準的語境信息。
《紅頭籤》是一個詞語,意思是由紅色的簽名或圖章作為标識的文件或文書。
紅頭籤的部首是⺡(月字旁),它的總筆畫數為14畫。
紅頭籤最早來自于中國古代的官方文件。在古代,官方文件使用紅色的墨汁蓋章或寫字,以示該文件具有重要或者緊急的性質。隨着時間的推移,紅頭籤不僅用于官方文件,也被普遍應用于商業和文化領域。
紅頭籤的繁體字為「紅頭簽」。
在古代文獻中,紅頭籤的漢字寫法并不完全一樣。比如在《康熙字典》中,紅頭籤的寫法為「丆頭籤」,而在《說文解字》中,紅頭籤的寫法為「行頭」。隨着時間的演變,紅頭籤的漢字寫法也發生了變化,最終定型為現在的「紅頭籤」。
1. 這份文件是紅頭籤的,說明了它的重要性。
2. 合同上有紅頭籤,表示經過了正式的審批。
3. 紅頭籤的公告被張貼在公司門口,提醒員工注意閱讀。
1. 紅字頭籤
2. 藍頭籤
3. 黃頭籤
4. 紅頭文件
5. 紅頭合同
1. 專用章
2. 标識籤
3. 印鑒
4. 公章
5. 名章
1. 白頭籤
2. 無頭籤
3. 無印章文件
4. 無标識文書
5. 無公章合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