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驼毧的意思、驼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驼毧的解释

即驼绒。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事语·广州时序》:“歌伯鬭歌,皆著鸭舌巾,驼毧服。”参见“ 驼绒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驼毧(tuó róng)是汉语中对骆驼绒毛及其织物的专称,具体含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骆驼的细软绒毛,特指骆驼腹部或颈部的细密毛纤维。这种绒毛具有中空结构,因此具备优异的保暖性与轻盈特性,是传统纺织原料之一。驼毧织物常用于制作高档防寒衣物、毛毯等保暖用品。

二、词源与历史记载

“驼毧”为合成词:

三、工艺与文化价值

驼毧需经手工分拣、清洗、梳理后纺线织造,因产量稀少而珍贵。清代《西域图志》称其“柔于纤纩,贵比文锦”,成为丝绸之路贸易中的重要商品,象征古代中原与西域的物质文化交流。


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年)第12卷,页1083
  2. 《中国衣经·材质篇》(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ISBN 978-7-5321-1990-4

网络扩展解释

“驼毧”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根据权威文献记载,“驼毧”指骆驼的毛纤维,即驼绒。该词最早见于清代屈大均的《广东新语》,描述当时广州歌者穿着“鸭舌巾”和“驼毧服”的服饰特征。具体释义为:

二、常见误解辨析

部分资料(如)将其误作成语“tuó hóu”,解释为“形容背部曲线优美”,这属于错误解读:

  1. 发音错误:“毧”正确读音为róng,非hóu
  2. 语义矛盾:驼背在传统文化中多作负面描述,与“形态优美”无关联
  3. 文献缺失:权威典籍中未见此成语用法记载

建议在古籍文献或纺织专业领域使用该词时,采用“驼绒”的本义解释。若涉及形体描述,应注意与其他类似词汇(如“驼背”)的区分。

别人正在浏览...

安闲傍花随柳北宗婢鱼步落稽彩燕蚕丛鸟道蠀蛦摧谢浮利高揖规绳佹异谷芨固色浩茫怀望画眉人浣纱津慧捷互经或且监铺结口借商激烈静逸九参跼尺堪称坎肩袴子流斥美咏没字碑庙门冥庆明早蓦直强涩潜入清眠秋分齐云船赛龙舟三乐散僚上卿石筵酸号贪瞋汤点逃佃恸悼望断瓮听緼绪享会详谈仙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