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渾天儀中可以測望星宿的器件。《書·舜典》“璿璣玉衡” 孔穎達 疏引 漢 馬融 曰:“渾天儀可旋轉,故曰璣衡。其橫簫所以視星宿也。”《宋史·律曆志九》:“ 堯 敕 羲 和 制橫簫以考察星度,其機衡用玉,欲其燥濕不變,運動有常,堅久而不能廢也。”
“橫箫”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結合曆史文獻和文學意象綜合理解:
天文儀器部件
指古代渾天儀中用于觀測星宿的組件,最早見于《尚書·舜典》對“璿璣玉衡”的注解。漢代馬融提到,渾天儀可旋轉,其“橫箫”用于觀測星宿位置。《宋史》記載堯曾命羲和制作橫箫,以玉為材質确保穩定性。其結構包含橫置的管狀部件,連接于渾天儀主體,輔助測量天體運行。
文學意象中的樂器
部分詩詞(如宋代劉克莊、元代王冕的作品)将“橫箫”描述為橫吹的管樂器,可能與笛、箫相關。但需注意,傳統樂器中“箫”多為豎吹,而“橫箫”或為古稱,現代常稱橫吹者為笛。提到,橫箫音色含蓄,擅于表現哀婉情緒,與笛的嘹亮形成對比。
該詞本義為天文儀器部件,後衍生為文學中橫吹樂器的代稱。實際使用時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橫箫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一種橫吹的竹制樂器。它由兩節竹管組成,中間有一個提笛口,可以通過吹氣産生美妙的音樂。橫箫常用于古代樂曲演奏以及民間音樂表演。
拆分部首和筆畫:橫箫的“橫”字部首為"木",共四筆;“箫”字的部首為"竹",共十三筆。
來源和繁體:橫箫這個詞在古代的字典中并未找到,它是由“橫”和“箫”兩個字組成,源自橫吹的竹制樂器的名稱。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橫箫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橫吹的意思通過“橫”字表達出來,而“箫”字則與現代寫法相同。
例句:他十分擅長吹奏橫箫,每當他吹奏時,周圍的人們都會陶醉在那美妙的音樂中。
組詞:吹箫、竹箫、笛箫。
近義詞:笛子、長笛。
反義詞:直笛、縱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