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聳立高峻貌。 明 劉基 《龍虎台賦》:“其背崔嵬突嵂,森岡巒而拱衛;其勢則 昆崘 駊駥,仰星辰之可捫。”
“突嵂”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指山勢高聳險峻的形态,多用于形容自然景觀的雄偉。例如明代劉基《龍虎台賦》中寫道:“其背崔嵬突嵂,森岡巒而拱衛”()。
部分文獻将“突嵂”與“崔嵬”“崒”等詞并用,強化對山勢的立體化描寫,如“昆崘駊駥,仰星辰之可捫”()。
突嵂(tū lǒng)是一個漢字詞語,由“突”和“嵂”兩個字組成。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穴”和“山”,拼音分别是“tū”和“lǒng”。
這個詞語源自于古代的地理學名詞,用來形容山勢峻峭、險峻的山峰或山脈。在中國古代的山水詩中經常出現。
在繁體字中,突嵂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突嵂在古時候的寫法是“突隆”。在古代文獻和碑刻中,我們經常能看到這個寫法。
以下是突嵂的一些例句:
1. 山勢險峻,峰巒争奇,一座突嵂的山峰聳立在眼前。
2. 登臨突嵂,縱觀四野,山川美景盡收眼底。
3. 這座山脈有許多突嵂,非常適合攀登和徒步旅行。
突嵂在組詞中可以與其他詞語搭配使用,例如:
1. 突嵂峻嶺:形容山峰陡峭而高聳。
2. 突嵂奇峰:形容山峰或山峽具有獨特的形狀和美麗的景色。
3. 突嵂山脈:指一片陡峭的山峰所組成的山脈。
突嵂的近義詞包括:險峻、峻嶺、奇峰。
突嵂的反義詞可以是:平坦、平緩、柔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