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耸立高峻貌。 明 刘基 《龙虎台赋》:“其背崔嵬突嵂,森冈峦而拱卫;其势则 昆崘 駊駥,仰星辰之可捫。”
“突嵂”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指山势高耸险峻的形态,多用于形容自然景观的雄伟。例如明代刘基《龙虎台赋》中写道:“其背崔嵬突嵂,森冈峦而拱卫”()。
部分文献将“突嵂”与“崔嵬”“崒”等词并用,强化对山势的立体化描写,如“昆崘駊駥,仰星辰之可捫”()。
突嵂(tū lǒng)是一个汉字词语,由“突”和“嵂”两个字组成。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穴”和“山”,拼音分别是“tū”和“lǒng”。
这个词语源自于古代的地理学名词,用来形容山势峻峭、险峻的山峰或山脉。在中国古代的山水诗中经常出现。
在繁体字中,突嵂的写法与简体字基本相同。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突嵂在古时候的写法是“突隆”。在古代文献和碑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个写法。
以下是突嵂的一些例句:
1. 山势险峻,峰峦争奇,一座突嵂的山峰耸立在眼前。
2. 登临突嵂,纵观四野,山川美景尽收眼底。
3. 这座山脉有许多突嵂,非常适合攀登和徒步旅行。
突嵂在组词中可以与其他词语搭配使用,例如:
1. 突嵂峻岭:形容山峰陡峭而高耸。
2. 突嵂奇峰:形容山峰或山峡具有独特的形状和美丽的景色。
3. 突嵂山脉:指一片陡峭的山峰所组成的山脉。
突嵂的近义词包括:险峻、峻岭、奇峰。
突嵂的反义词可以是:平坦、平缓、柔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