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allow but pedantic] 糊塗懵懂;迂腐淺陋。含諷刺意
主司頭腦冬烘,錯認顔标作 魯公。——《因話錄》
冬烘先生
(1).迂腐,淺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誤放》載: 唐 鄭薫 主持考試,誤認 顔标 為 魯公 (顔真卿)的後代,将他取為狀元。當時有無名氏作詩嘲諷雲:“主司頭腦太冬烘,錯認 顔标 作 魯公 。” 宋 範成大 《冬日田園雜興》詩之十:“長官頭腦冬烘甚,乞汝青錢買酒廻。” 金 王良臣 《送任李二生赴舉》詩:“主司不是冬烘物,五色迷人莫浪憂。” 清 李漁 《巧團圓·傷離》:“那一日舟中分别,是我自己頭腦冬烘,不曾講得實話,貽害不小。”
(2).見“ 冬烘先生 ”。
“冬烘”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用于形容人思想迂腐、知識淺陋,帶有明顯的諷刺意味。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主司頭腦冬烘,錯認顔标作魯公。”——《因話錄》
“一些冬烘夫子埋汰了創新思想。”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因話錄》等古籍,或查閱漢典、查字典等權威釋義來源。
《冬烘》一詞通常用來形容寒冷的冬季裡的取暖活動。它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分别是“冬”和“烘”。
“冬”的部首是冫,它有5畫;“烘”的部首是火,它有7畫。
“冬烘”這個詞來源于中國的民間生活,用來形容在寒冷冬季裡烘暖身體的活動。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冬烘」。
在古代漢字中,對于“冬烘”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然而,這些變化并不會改變詞語的含義。
1. 冬烘火盆,暖和了寒冷的屋子。
2. 冬天的夜晚,人們聚在一起冬烘火堆,互相交談。
寒冬、火爐、烘幹、烘托、烘焙、焙燒
冬暖、取暖、取暖爐、烤火、爐火、火盆、騰熱
夏涼、清涼、消暑、降溫、涼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