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整肅自省。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雅量》:“衛軍 僧彌 殊不肅省,乃侵陵上國也。”
“肅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兩種解釋:
基本解釋
指自我整肅、自我反省的态度或行為,強調以嚴肅莊重的方式進行内在約束。該義項來源于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雅量》。
古籍例證
《世說新語》中記載:“衛軍僧彌殊不肅省,乃侵陵上國也。” 意為衛軍僧彌未能自我整肅,導緻侵犯他國,側面印證“肅省”的嚴肅自省内涵。
部分資料(如)将“肅省”解釋為“嚴肅節約”,認為“省”指節省資源。但這一說法缺乏古籍或權威文獻支持,可能源于對“省”字多義性的誤解。根據高權威性來源(如滬江詞典、HttpCN詞典),此解釋存疑,建議以“整肅自省”為準确釋義。
肅省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漢字詞,包含了“肅”和“省”兩個部分。
肅省的拆分部首為“月”和“廣”。其中,“月”是指“肉”,表示該字與食物、肉食有關;“廣”是指“廣場”,表示該字與地方、場所有關。
肅省的筆畫分别為“8”和“9”。其中,“肅”的筆畫為8畫,而“省”的筆畫為9畫。
肅省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意思指的是嚴肅地節約、節省。它常常用來表示在物質、財務或時間等方面保持節約和勤儉。
在繁體字中,“肅省”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肅省”。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肅省的寫法略有不同。古代的“肅”字是由“肅”字代替的,而“肅”字的部首為“⺼”,表示該字與肉食有關。
以下是一些關于肅省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與肅省相關的組詞:
以下是一些與肅省近義詞:
以下是一些與肅省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