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崩魚爛的意思、土崩魚爛的詳細解釋
土崩魚爛的解釋
土崩潰,魚腐爛。比喻潰敗不可收拾。 漢 陳琳 《為曹洪與魏太子書》:“若乃距 陽平 ,據 石門 ,攄八陣之列,騁奔牛之權,焉肯土崩魚爛哉!”《北史·隋紀下》:“振蜉蝣之羽,窮長夜之樂,土崩魚爛,貫盈惡稔。” 清 方苞 《書潘允慎家傳後》:“是以人主孤立於上,蒸黎糜沸於下,土崩魚爛,一潰而不可收。”
詞語分解
- 土崩的解釋 比喻崩潰破敗,無法收拾。《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臣聞天下之患在於土崩,不在於瓦解,古今一也。何謂土崩, 秦 之末世是也。” 晉 葛洪 《抱樸子·君道》:“心苞萬篇之誦,口播濤波之辯,猶無補於土崩
- 魚爛的解釋 魚腐爛。比喻自内部糜爛腐敗。 漢 王符 《潛夫論·明暗》:“ 趙高 入稱好言以説主,出倚詔令以自尊,天下魚爛,相帥叛 秦 。”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三:“﹝ 範元實 ﹞曰:‘不然, 天寶 之
網絡擴展解釋
“土崩魚爛”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tǔ bēng yú làn,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比喻國家内部發生動亂,最終導緻全面潰敗、不可收拾的局面。其核心意象是:如同土壤崩塌般整體瓦解,或像魚從内髒開始腐爛一樣由内而外崩潰。
二、出處與典故
- 出自東漢文學家陳琳的《為曹洪與魏文帝書》:“若乃距陽平,據石門,摅八陳之列,騁奔牛之權,焉有土崩魚爛哉!”(意為:若能據守險要之地、善用兵權,怎會陷入崩潰?)
- 後世多用于描述王朝衰亡,如《北史·隋紀下》提到“土崩魚爛,貫盈惡稔”,清代方苞也用以形容統治失序的後果。
三、字詞分解
- 土崩:指土地崩解,象征政權的整體坍塌。
- 魚爛:魚從内髒腐爛,比喻内部腐敗引發潰敗。
二者結合強調“内憂外患”的雙重崩潰過程。
四、用法與語境
- 書面語,多用于曆史評論或政治分析,如:“人主孤立于上,蒸黎糜沸于下,土崩魚爛,一潰而不可收。”(方苞語)
- 近義成語:魚爛而亡(強調内部腐敗導緻滅亡);反義詞:水清無魚(比喻過于苛察則無人跟隨,但關聯性較弱)。
五、擴展關聯
- 類似結構的成語有“魚爛土崩”(出自《漢紀》),兩者意義相近,均強調内部動亂的破壞性。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魏書》等典籍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土崩魚爛》的意思
《土崩魚爛》這個詞是形容事物破敗、毀壞的日常用語。它主要用來形容建築物、物品、計劃等一切事物突然崩潰、損壞、破碎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土崩魚爛》是由四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每個漢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土(土字旁,2畫)
崩(山字旁,10畫)
魚(魚字頭,11畫)
爛(火字旁,11畫)
來源
《土崩魚爛》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明代小說家施耐庵的《水浒傳》。在這部小說中,有一句經典的描述:“土崩瓦解,魚爛而亡。”這句話形象地描繪了一幅景象,即大自然的力量如土石崩塌和魚類腐爛,使生命徹底崩潰。後來,人們簡化了這個句子,形成了現在常用的成語《土崩魚爛》。
繁體
《土崩魚爛》(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土崩魚爛》這個詞的字形與現代漢字基本一緻,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
1. 經曆了戰火洗禮,這座城市幾乎被完全摧毀,樓房土崩魚爛。
2. 計劃在最後關頭因為************土崩魚爛了。
組詞
組詞方面,《土崩魚爛》這個詞不能與其他漢字組合成新的詞語。它作為一個固定搭配,獨立使用。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事故頻發、破敗不堪、一落千丈
反義詞:如虎添翼、旗開得勝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