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身體。 元 高安道 《哨遍·嗓淡行院》套曲:“登踏判軀老瘦,調隊子全無些骨巧。” 元 宋方壺 《一枝花·蚊蟲》套曲:“不想瘦軀老人根前逞精細。”
(2).亦作“ 軀勞 ”。身段;模樣。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五:“東傾西側的做些腌軀老,聞生沒死的的陪笑。” 淩景埏 校注:“軀老:本指身體,這裡引申作身段解釋。” 明 朱權 《沖漠子》第四折:“他則是假軀勞幻世愚眸,被褐懷珠,含素藏脩。”
(3).指擺弄身段。 元 鄧玉賓 《村裡迓古·仕女圓社氣球雙關》套曲:“抵多少對舞霓裳按六麼,慣搖擺會軀勞,支打猜拏直恁般巧。”
(4).手段。 明 無名氏 《桃符記》第二折:“我這裡慢慢将衣袂撩,可察察腳步兒蹻,則俺這偷期的有許多軀老。”
“軀老”是古代漢語中的詞彙,主要用于元曲等文學作品,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釋:
基本含義:身體
指人的身體或體态,常見于元曲中。例如元·宋方壺《一枝花·蚊蟲》提到“瘦軀老”,即形容瘦弱的身體。
引申義:身段、模樣
在戲曲語境中常指身段姿态,如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中“腌軀老”描述扭捏作态的身段。元·關漢卿《救風塵》中“喬軀老”則指虛假造作的姿态。
動作描寫:擺弄身段
強調動态的身體表現,如元·鄧玉賓作品中“慣搖擺會軀勞”描寫舞動身段的動作。
罕見義:手段
少數文獻中引申為“手段”,但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使用特點
現代漢語中已罕用,主要見于古典文學研究或戲曲領域。
《軀老》這個詞是指人體老化,指人的軀體逐漸衰老。在人類的生命周期中,隨着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會逐漸衰退,這就是所謂的軀老。
《軀老》的部首是軀(chū),軀字是個表意字,表示人體的軀體。軀字的拼音是qū,總共有11個筆畫。
老字的部首是老(lǎo),老字是個會意字,由一個人字和一個耂字組成,表示一個人年老。老字的拼音是lǎo,總共有6個筆畫。
《軀老》這個詞的來源不詳。根據現代漢語詞典,該詞尚無繁體字形。
根據《廣韻》記載,在古代,軀字有多個寫法,如“屈”、“柱”等。
老字在古時候也有不同的寫法,如“耂”、“牢”等。
1. 雖然年邁,但他的心境依然年輕,不被軀老所困擾。
2. 面對軀老的現實,我們應該保持積極的心态,享受生活。
3. 年輕人常常迷信各種保健品,希望延緩軀老的過程。
軀體、軀殼、軀幹
衰老、老化、年邁
健康、年輕、活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