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勤勉恭敬。《晉書·劉超锺雅傳論》:“ 劉超 勤肅奉上, 鐘雅 正直當官。”
“勤肅”是由“勤”與“肅”組合而成的複合詞。根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釋義,“勤”本義為勞苦、盡心盡力,引申為勤勉、不懈怠;“肅”指恭敬、莊重,亦有嚴整、敬畏之義。二字合用時,形容人态度勤勉嚴謹,行為恭敬端方,多用于描述治學、為官或處事時的品格特質。
從構詞法分析,“勤肅”屬于并列結構,語義上強調内外兼修:既包含行動上的勤奮不懈,又蘊含儀态與精神層面的莊重自律。例如《後漢書·楊震傳》中“勤肅在公”的描述,即指為官者恪盡職守、作風嚴正。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但在古籍文獻及學術語境中仍具表現力,常見于品德評述或曆史人物評價。
權威辭書《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勤肅”歸類為書面語,建議使用者注意語境適配性。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特别指出,該詞在明清官場文書中多用于考核官員政德,強調“勤于政務,肅以立身”的雙重要求。
“勤肅”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qín sù,其核心含義為勤勉恭敬,強調在态度和行為上兼具勤奮與莊重。以下是詳細解釋:
文獻出處
最早見于《晉書·劉超锺雅傳論》:“劉超勤肅奉上,鐘雅正直當官。”,此處“勤肅”形容劉超侍奉君主時的勤勉與恭敬。
使用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晉書》相關章節或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貝阙珠宮比納兵無常形渤蕩草诏插标谄子蟲害蟲使處警寸陰躭憂斷乎恩宥風僝雨僽鳳箋粉面朱唇擀面棒濠梁覈舉鴻襟黃眚笳吟進廒淨得集絃膠極珍赍志而沒卷白波倦乏舉柴絶後光前矩矱叩勒蠟絹零花龍腦香魯連缪戾磨扇墜着手魔意青華铨判铨總卻惑柔遠如茨撒谷豆少見十字屬實四扇屏堂對逃逸條對頑才誣誕香客先業斜玉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