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箧扇的意思、箧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箧扇的解釋

漢 班婕妤 《怨歌行》:“常恐秋節至,涼風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絶。”後因以“篋扇”喻被棄的婦女。《剪燈新話·秋香亭記》:“苟或察其辭而恕其意,使篋扇懷恩,綈袍戀德,則雖死之日,猶生之年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箧扇”是一個具有特定文學寓意的詞語,其含義主要源自漢代班婕妤的《怨歌行》。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字面本義
    指被棄置在箱箧中的扇子,字面可理解為“箱中扇”。這一意象出自班婕妤的詩句:“常恐秋節至,涼風奪炎熱。棄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絕”。

  2. 引申比喻
    詩中用秋扇見捐(秋天被丢棄的扇子)暗喻女子失寵後被遺棄的命運。因此,“箧扇”成為古典文學中被棄婦女的象征。

  3. 文學應用
    後世文學作品常沿用此意象,如明代瞿佑《剪燈新話·秋香亭記》中“使箧扇懷恩”,即以箧扇表達希望被重新眷顧的情感。

文化背景

班婕妤是西漢成帝的妃子,因趙飛燕入宮失寵後作《怨歌行》,借物喻人抒發哀怨,成為“宮怨詩”的經典。扇子的“夏用冬藏”特性與女性“得寵失寵”的命運形成巧妙對應,這一隱喻深刻影響了後世文學對女性處境的描寫。


提示:以上解釋綜合了多部文學作品中的用法,若需查看更多原文例證,可參考《文選·班婕妤怨歌行》及《剪燈新話》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箧扇的意思

《箧扇》是一個漢語詞語,通常用來形容文人雅士收藏的扇子。這種扇子通常呈長方形,可以收入箧(古代的一種裝物品的用具)之中。

拆分部首和筆畫

《箧扇》的部首是竹(⺮),拆分後的字形為箧(⺮+舍)和扇(羽+㐅)。

箧的筆畫數是9畫,扇的筆畫數是7畫。

來源和繁體

《箧扇》一詞源于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曉出籬門遠樹帶行舟》詩:“候來十月秋光好,箧扇遮寒初漸涼。”

在繁體字中,箧扇分别寫作“篋扇”。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箧扇的“箧”字可以寫作“篋”,“扇”字則與現在的寫法基本相同。

例句

1. 他從收藏間取出一副精緻的箧扇,展開來欣賞。

2. 這幅畫中的女子手持箧扇,儀态萬方。

組詞

1. 扇子(名詞):用于扇風或作為裝飾品的器具。

2. 扇形(名詞):形狀像扇子的東西。

3. 風扇(名詞):用電力或機械力驅動的扇子。

4. 風扇(動詞):用扇子扇風。

近義詞

1. 扇子:又稱折扇、團扇,指用以扇風或作為裝飾的器具。

2. 扇:指人手持或用于扇風的工具。

反義詞

1. 爐火純青:指技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沒有扇子的含義。

2. 空手:指空着手,沒有扇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