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泛指雉科鳥類。《後漢書·輿服志下》:“觀翬翟之文,榮華之色,乃染帛以效之,始作五采,成以為服。”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風骨》:“夫翬翟備色而翾翥百步,肌豐而力沉也。” 明 劉基 《述志賦》:“謂翬翟為弗章兮,愛羸豕之負塗。”
(2).後妃的禮服。 南朝 宋 謝莊 《宋孝武宣貴妃诔》:“衡緫滅容,翬翟毀衽。” 唐 駱賓王 《代李敬業讨武氏檄》:“踐元後於翬翟,陷吾君於聚麀。”按《舊唐書·輿服志》載,皇後服有褘衣,“其衣以深青織成為之,文為翬翟之形”,故以“翬翟”指後妃之服。
“翚翟”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翚(huī)
翟(dí/zhái)
泛指雉科鳥類
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輿服志》,描述古人觀察雉鳥羽毛的華美紋路,并模仿其色彩制作服飾。劉勰《文心雕龍》中亦以“翚翟備色”形容羽毛豔麗卻飛不高的雉鳥,暗喻文采與風骨的關系。
指代後妃禮服
唐代皇後禮服“褘衣”繡有翚翟紋樣,象征身份尊貴。如駱賓王《讨武氏檄》中“踐元後於翬翟”,即用此典批評武則天逾越禮制。
建議結合《後漢書》《文心雕龍》等原文語境進一步理解該詞的文化内涵。
《翚翟》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鳥飛得很高的樣子,也可以形容事物快速翻飛、迅速行動的樣子。
《翚翟》的部首是翟(zhái)。
《翚翟》的筆畫數為:25筆。
《翚翟》的字源來自于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鳥。“翚翟”一詞通過形象生動的描寫,诠釋了鳥兒翺翔飛翔的宏大場景。
《翚翟》的繁體字為“翚翾”。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翚翟》的古時候寫法是“翬翬”,它是由兩隻“羽”字相連構成。
1. 他的心情如同一隻翚翟的鳥兒,在大海上自由翺翔。
2. 遙遠的山間,一隻翚翟的鷹盤旋而上。
1. 翰翚(hàn huī)
2. 翩翻(piān fān)
3. 翺翔(áo xiáng)
4. 霏翚(fēi huī)
5. 飛翔(fēi xiáng)
1. 空靈
2. 輕盈
3. 飄逸
4. 快捷
1. 沉重
2. 遲緩
3. 靜止
4. 粗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