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遲頓的意思、遲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遲頓的解釋

(1).遲鈍;不靈敏。《漢書·翟方進傳》:“ 方進 年十二三,失父孤學,給事太守府為小史,號遲頓不及事,數為掾史所詈辱。” 明 文徵明 《明故嘉議大夫都察院右副都禦史毛公行狀》:“會禦史按試,公獨後出,或誚其遲頓。” 沙汀 《困獸記》五:“她倒是個口齒遲頓、性情沉靜的人。”

(2).停頓;停留。 老舍 《不成問題的問題》:“ 丁主任 不知道自己的話是說對了,還是說錯了,可是不便收回或改口。遲頓了一下,還是笑着。”《紅色歌謠集·夫妻唱參軍》:“個個青年莫遲頓,勇敢殺敵享太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遲頓”一詞,可能存在以下兩種情況需要注意:

  1. 常見錯别字
    現代漢語中并無“遲頓”這一規範詞彙,通常為“遲鈍”的誤寫。“遲鈍”指反應遲緩、不靈敏,可用于形容生理或心理狀态。例如:

    • 生理層面:聽覺/視覺遲鈍
    • 思維層面:理解問題較慢
  2. 古漢語罕見用法
    在極少數古籍中,“遲頓”曾作為詞組出現(非固定詞語),如《禮記注疏》有“動作遲頓”描述緩慢笨拙的狀态,但現代已完全被“遲鈍”取代。

建議:在正式書面表達中應使用“遲鈍”。若您遇到特殊語境中的“遲頓”,建議結合上下文再作具體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遲頓(chí dùn)這個詞的意思是指行動或表達上的遲緩和不流暢。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辶(走),右邊是屯(停留),表示在走路時停留或緩慢行動的意思。遲頓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走(3畫)和屯(5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在繁體中,遲頓的寫法保持不變。在古時候,遲頓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意思仍然相同。 一些例句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遲頓這個詞的使用。例如:“他的回答遲頓了一會兒,讓大家非常疑惑。”這句話中,遲頓表示他在回答問題時發生的停頓或延遲。 遲頓可以與一些詞彙組合使用,形成新的詞語。例如:“遲頓過程”表示一個行動或過程中的不流暢或停頓現象。而“遲頓習慣”則指某人習慣性地行動或表達遲緩和不流暢。 與遲頓意義相近的詞彙可以稱為近義詞。一些近義詞包括停滞、緩慢、遲緩等。與遲頓意義相反的詞彙可以稱為反義詞。一些反義詞包括迅速、敏捷、流暢等。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滿足你對于遲頓這個詞的了解!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