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莽 時鑄造的十種錢币的合稱。其名為:大布、次布、弟布、壯布、中布、差布、厚布、幼布、幺布、小布。見《漢書·食貨志下》。 清 李佐賢 《續泉說》:“ 莽 十布、六泉,除大布,大、小泉外,俱不易得。餘收十布,向缺三品,前歲 壽卿 贈以次、弟兩品,仍缺壯布。”
“十布”是王莽新朝時期(公元10年)鑄造的十種布币總稱,屬于古代貨币體系的一部分。以下是詳細解釋:
十布是王莽推行貨币改革時恢複的布币形式,共包含十種不同面值和名稱的布币,其鑄造時間在始建國二年(公元10年)。
根據《漢書·食貨志》記載,十布按從小到大的形制排列,名稱與對應面值如下:
十布嚴格遵循“由小到大”的尺寸和重量遞增規則,例如:
部分文獻對布币名稱記載略有差異,如“厚布”與“序布”可能因版本或釋讀不同産生分歧。
如需進一步了解形制圖例或考古發現,可參考《漢書·食貨志》或錢币學專著。
《十布》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十分濃烈、十分烈日、十分炎熱、非常厲害等。
《十布》的部首是“廣”,一共有13個筆畫。
《十布》一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它最早出現在《宦海沉浮漫筆》一書中,後來在網絡上普及。該詞的具體起源尚不明确。
《十布》的繁體字為「十佈」。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由于《十布》是一個較新的詞語,古時候可能沒有相應的寫法。
1. 今天天氣真是十布,出門的時候記得帶好防曬霜。
2. 他的才華重得十布,是我們團隊的************。
在《十布》一詞中,沒有固定的組詞搭配。
1. 十分
2. 極度
3. 非常
1. 微弱
2. 寡淡
3. 不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