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毀骨立的意思、哀毀骨立的詳細解釋
哀毀骨立的解釋
亦作“哀毀瘠立”。形容因居親喪悲損其身,瘦瘠如骨骸支立。語本《後漢書·韋彪傳》:“父母卒,哀毀三年……服竟,羸瘠骨立異形。”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 王戎 和嶠 同時遭大喪…… 王戎 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 唐 張鷟 《朝野佥載·補輯》:“﹝ 崔渾 ﹞丁母艱,勺飲不入口,哀毀瘠立。”《儒林外史》第十二回:“ 遽公孫 哀毀骨立,極盡半子之誼。”
詞語分解
- 哀毀的解釋 謂居親喪悲傷異常而毀損其身。後常作居喪盡禮之辭。《後漢書·韋彪傳》:“ 彪 孝行純至,父母卒,哀毀三年,不出廬寑。” 唐 司空圖 《唐故太子太師盧公神道碑》:“丁内憂,哀毀逾禮,士大夫莫不感傷。”
- 骨立的解釋 形容人形貌極為消瘦憔悴骨立子貢茫然自失,歸家淫思,七日不寝不食,以至骨立。;;《列子;仲尼》詳細解釋.形容人消瘦到極點。 漢 劉向 《說苑·修文》:“﹝ 子路 ﹞遂自悔,不食七日而骨立焉。” 晉
網絡擴展解釋
“哀毀骨立”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及用法:
1. 基本釋義
該成語原指古代孝子在守喪期間因過度悲傷而身體消瘦,僅剩骨架支撐,如。現泛指因極度悲痛導緻健康嚴重受損的狀态。核心含義強調情感沖擊對身體的極端影響。
2. 出處溯源
- 主要文獻記載于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對比王戎與和峤守孝時的不同表現,突顯“哀毀骨立”的形态。
- 另有《後漢書·韋彪傳》中韋彪守孝三年“羸瘠骨立”的描述,進一步強化其與孝道的關聯。
3. 用法特點
- 語法結構:複句式,可作主語或分句。
- 適用場景:傳統語境多用于描述喪親之痛,現代也可擴展至其他重大情感打擊,如好友離世等。
4.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形銷骨立、悲痛欲絕(強調消瘦或情感極緻)。
- 反義詞:容光煥發、神采奕奕(表現健康積極的狀态)。
5. 例句應用
- 傳統例:“蘧公子哀毀骨立,極盡半子之誼”(《儒林外史》第十二回)。
- 現代例:“好友突然去世,體弱的老王哀毀骨立”。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該成語兼具曆史厚重感與現代適用性,使用時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側重的情感或身體狀态。
網絡擴展解釋二
哀毀骨立
《哀毀骨立》是一個成語,含義是形容極度破敗、殘破不堪的樣子。它由三個字組成,分别是:“哀”、“毀”和“骨”。
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 哀(āi):心部,三畫。
- 毀(huǐ):毛部,四畫。
- 骨(gǔ):骨部,九畫。
《哀毀骨立》的來源不詳,但在古代經典文獻中有所記載。這個成語的繁體形式為「哀毀骨立」。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但根據現代漢字的形狀,哀、毀和骨的寫法應該與現代相似。
一些《哀毀骨立》的例句:
- 那個廢棄的房屋已經哀毀骨立。
- 這片草原曾經是繁華之地,如今卻變得哀毀骨立。
- 曆史的殘酷戰争使這個城市變得哀毀骨立。
與《哀毀骨立》相關的一些詞彙:
- 組詞:哀傷、毀壞、骨瘦如柴。
- 近義詞:殘敗、破爛、荒廢。
- 反義詞:亭亭玉立、煥然一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