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史·陸澄傳》:“ 澄 當世稱為碩學,讀《易》三年不解文義,欲撰《宋書》竟不成。 王儉 戲之曰:‘ 陸公 ,書廚也。’”後遂以“兩腳書櫥”指讀書記誦甚多但不善應用的人。 清 葉燮 《原詩·内篇下》:“且夫胸中無識之人,即終日勤於學,而亦無益。俗諺謂為‘兩腳書櫥’記誦日多,多益為累。”
“兩腳書櫥”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指讀書很多但缺乏實際應用能力的人,比喻知識淵博卻無法靈活運用,如同“行走的書櫃”。含貶義,強調理論與實踐脫節。
源自《南史·陸澄傳》:南朝學者陸澄雖以博學聞名,但讀《易經》三年不解其義,撰寫《宋書》也未完成。同僚王儉戲稱他為“書廚”,後演變為“兩腳書櫥”。
該成語強調“學”與“用”的割裂,常用于批評死記硬背、缺乏創造力的學習方式。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對“高分低能”現象的隱喻。
《兩腳書櫥》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由“兩”、“腳”、“書”和“櫥”四個字組成。
根據部首拆分,其中,“兩”字的部首是“一”,“腳”字的部首是“⺼”,“書”字的部首是“⺍”,“櫥”字的部首是“木”。
根據筆畫拆分,“兩”字有3筆, “腳”字有7筆, “書”字有4筆,“櫥”字有9筆。
“兩腳書櫥”這個詞語的來源不明确,可能是古代用來指代一種保存書籍的家具。它也有可能是後人創造的一個詞語,用來形容一個人使用兩隻腳踐踏、破壞書籍的意象。
在繁體字中,“兩”字的寫法與簡體相同,而“腳”字寫作“腳”,“書”字寫作“書”,“櫥”字寫作“櫥”。
在古代漢字中,“兩”字寫作“兩”,與現代相比,多了一個“人”字旁;“腳”字寫作“腳步”,與現代相比,少了“卧”字旁;“書”字寫作“書籍”,與現代相比,少了“聿”字旁;“櫥”字寫作“櫥櫃”,與現代相比,多了一個“木”字旁。
在這個古宅裡,我們發現了一個精美的兩腳書櫥。
兩腳書櫥的組詞可能是:兩腳、腳書、書櫥。
和“兩腳書櫥”意思相近的詞語可能有:書櫃、書架、書案。
和“兩腳書櫥”意思相反的詞語可能有:書庫、書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