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頓擗的意思、頓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頓擗的解釋

崩倒;倒塌。《文選·曹植<送應氏>詩之一》:“垣牆皆頓擗,荊棘上參天。” 張銑 注:“頓擗,崩倒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頓擗”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非常罕見,主要出現在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中。其含義需要結合古漢語用法來理解:

  1. 核心含義:頓足捶胸,形容極度悲痛

    • “頓”指跺腳、頓足。
    • “擗”指用手拍打胸部。
    • 合起來,“頓擗”描繪的是人因極度悲傷、哀痛而捶胸頓足、呼天搶地的情狀。這是一種非常強烈的情緒外化表現。
  2. 具體解釋與用法:

    • 形容悲痛欲絕: 這是“頓擗”最主要的含義。常用于描述失去親人、遭遇巨大變故或極度悔恨時的情感爆發狀态。例如:“聞噩耗,頓擗哀號,不能自已。”
    • 形容悔恨交加: 強烈的悔恨之情也可能引發頓擗的行為。例如:“追思往事,頓擗自責。”
    • 形容呼號哭訴: 在表達極度冤屈或祈求時,也可能伴隨頓擗的動作。例如:“冤民頓擗于庭前。”
  3. 語境與出處: “頓擗”一詞多見于古代詩文、史書或佛經翻譯中,用以刻畫人物内心的劇烈痛苦。例如:

    • 在佛經中,常用來描述聽聞佛法真谛後,因認識到自身過往罪業而産生的強烈忏悔之心。如《弘明集》等文獻中可見類似用法。
    • 在古代文學作品中,用于描寫喪親之痛或國破家亡之悲。

“頓擗”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意為捶胸頓足,形容人因極度悲傷、哀痛、悔恨或呼號而情緒失控、激烈宣洩的狀态。它描繪的是一種身體動作與内心情感高度融合的強烈反應,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但在理解古籍文獻時仍會遇到。

來源說明: 由于“頓擗”屬于非常用古語詞,其釋義主要依據權威古漢語辭書(如《漢語大詞典》、《辭源》)中對“頓”和“擗”的分别解釋及古文獻用例的歸納總結。鑒于其生僻性,暫未在公開網絡資源中找到直接、詳盡的現代詞典詞條鍊接。其經典用例可參考古代文集(如《弘明集》)及大型語文辭書的相關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

“頓擗”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如下:

基本解釋

語境應用

  1. 物理崩塌:如“房屋頓擗”表示房屋倒塌。
  2. 抽象比喻:可引申為事物因根基不穩或矛盾激化而崩潰,如“綱紀頓擗”(指制度或秩序瓦解)。

詞源與構成

參考來源

更多細節可查看、3、4的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保定不信谄謾儳岩春夫賜鸩丹井大有東正教二十四考中書令惡言厲色凡花富才夫婦服禮副題高號銅隔行如隔山光旁國破家亡好意思河浒咶剌護岸黃荊溷錯渾敦金絲猴鈞容班科目人枯木生花老奸巨滑靓服黎然離世絕俗镂镌旅枕麻勃馬鍋頭門啟面禳欺上罔下器什乳媪譏弱析三加上兵伐謀上貨賞味上晝深遯屍體收入四柱藤蔓危傾無諱晞避洗糨心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