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稻尾的意思、稻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稻尾的解釋

黍的一種。 元 元祯 《農書》卷七:“《廣志》雲:‘黍有牛黍,有稻尾黍、馬革、大黑黍,此黍之異名也。’”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穀二·黍》:“ 郭義恭 《廣志》有赤黍、白黍、黃黍、大黑黍、牛黍、燕頷、馬革、驢皮、稻尾諸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稻尾(dào wěi)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農業與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闡釋:


一、字面釋義

指水稻植株的穗部末端,即稻穗的頂部。作為水稻生長的關鍵部位,稻尾形态變化(如彎垂程度)常被用作判斷稻谷成熟度與産量的直觀依據。

來源:《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農作物卷》對水稻形态學的描述;《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收錄的南方農耕區用法。


二、農業科學釋義

在農學領域特指稻穗的穎花結構,包含小穗軸、穎殼及未成熟的谷粒。稻尾的發育狀态直接影響灌漿飽滿度與千粒重,是決定水稻品質的核心指标。

來源:中國水稻研究所《水稻栽培學》中關于穗部構造的論述;《農政全書》對稻穗生長階段的記載。


三、文化象征意義

在傳統農耕文化中,稻尾的沉甸彎垂姿态被賦予“豐收”的象征。如古諺“稻尾垂金,倉廪實”,以稻尾形态喻指五谷豐登,體現對自然饋贈的敬畏。

來源:《中華農諺輯要》收錄的江南民諺;《王祯農書》中“觀穗知年”的農事觀測記錄。


稻尾既是具體的植物器官名詞,亦承載着農業經驗傳承與文化隱喻,其釋義需結合生物學特征與人文語境綜合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稻尾”是一個古代農學文獻中提到的名詞,具體含義及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稻尾指黍(一種谷物,類似小米)的一個品種,屬于古代對黍類作物的細分命名。這一名稱主要出現在《農書》《本草綱目》等典籍中。

文獻出處

  1. 元代《農書》(元祯著)提到:“《廣志》雲:‘黍有牛黍、稻尾黍、馬革、大黑黍,此黍之異名也。’”
  2. 明代《本草綱目》(李時珍著)進一步列舉:“黍有赤黍、白黍、黃黍、大黑黍、牛黍、燕颔、馬革、驢皮、稻尾諸名。”

相關背景

“稻尾”是黍的别名之一,屬于曆史文獻中的專有名詞,現代已較少使用。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農學分類,可參考《農書》《本草綱目》原文或相關注釋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傍繼本榦别區不覩是不孥裁減財雄楚巫娥搭渡代碼調離都佼斷絲二次曲線蜚樓孤蓬函道轟雷紅葠黃橙湖吃海喝毀瘗渾混鹘鶟降解監視居住精神抖擻季雅峻固開疆展土曠日經年窺盜蟉結列校落葬毛目美詠麋膠木岸配貳皮闆兒蒲葦橋構氣惱青錢選期親泉客珠乳字僧夏上慢下暴沈翳受具收考手上霜甲束蘊乞火堂皇富麗緼巡屋下蓋屋奚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