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躭帶的意思、躭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躭帶的解釋

(1).猶遭遇。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圓駕》:“有恨妝排,無明躭帶,真奇怪。”

(2).承擔,幫助。《儒林外史》第三七回:“ 蕭金鉉 三個人欠了店帳和酒飯錢,不得回去,來尋 杜少卿 躭帶。”

(3).猶耽擱。《儒林外史》第十六回:“既是你恁説,再躭帶些日子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躭帶”是一個較為古舊的漢語詞彙,讀音為dāndài,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古典文獻或方言中。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釋:

  1. 遭遇
    指偶然遇到某種境況或事件,帶有被動承受的意味。例如明代湯顯祖《牡丹亭·圓駕》中的“無明躭帶”,即表達無端遭遇之意。

  2. 承擔或幫助
    強調對他人的支持或責任的擔負。如“承擔家業”或“幫助他人渡過難關”等語境中可能使用該詞。

  3. 耽擱
    表示因故拖延或耽誤時間,例如“躭帶行程”。

補充說明:

建議在閱讀古籍或方言文獻時,通過上下文進一步确認其具體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躭帶是一個古老的漢字,其意思是指佩帶在腰部或腰帶上的裝飾物。現代漢字拆分後的部首是躭(腰),帶(帶子),共計5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是為了美化腰部,增加服飾的華麗程度而發展起來的。在繁體字中,躭帶的書寫形式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躭帶在古代成書時的寫法是躮帶。它的發音與現代漢字相同,僅書寫形式不同。 以下是一個關于躭帶的例句:“她搭配了一條華麗的躭帶,讓整個裝扮更加引人注目。” 躭帶可以組成一些詞語,例如躭帶裝、躭帶設計等。近義詞可以包括腰帶、腰鍊,而反義詞則可以是無腰帶、無裝飾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