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失匕箸的意思、失匕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失匕箸的解释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是时 曹公 从容谓 先主 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 操 耳。 本初 之徒,不足数也。’ 先主 方食,失匕箸。”谓因受惊而失落手中的餐具。后称受惊失措为“失箸”、“失匕”。 宋 苏轼 《唐道人言天目山上俯视雷雨》诗:“山头只作婴儿看,无限人间失箸人。” 宋 苏轼 《曹既见和复次韵》:“谁令妄惊怪,失匕号万窍。”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失匕箸”是一个源自《三国志》的典故,现多用于形容因受惊而举止失措的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字面含义
    “匕”指古代取食用的勺子,“箸”即筷子。字面意思为“失落勺子和筷子”。

  2. 典故出处
    出自《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曹操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受惊,手中餐具掉落(“先主方食,失匕箸”),以此掩饰内心震动。

  3. 引申意义
    后泛指因突发惊吓或情绪波动导致手足无措,如宋代苏轼诗句“无限人间失箸人”即用此典。

  4. 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强调人在压力下的失控反应,如《唐道人言天目山上俯视雷雨》中借“失箸”表现惊惶。

  5. 成语结构
    属于四字典故成语,现代汉语中较少独立使用,但“失箸”“失匕”可单独表意。

注意:此词具有特定历史背景,使用时需结合语境,避免望文生义。如需具体文献例证,可参考《三国志》原文或苏轼相关诗作。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失匕箸的意思

失匕箸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用餐的过程中不擅长使用筷子的情况。通常用来形容筷子使用技巧糟糕或者不熟练。

拆分部首和笔画

失字由在左侧表示‘手’以及右侧的‘一’构成,匕字由上部的‘匚’和下部的‘丂’构成,箸字由上部的‘⺮’和下部的‘者’构成。其中,失字的部首是手,匕字的部首是匚,箸字的部首是⺮。

失字的笔画数为5画,匕字的笔画数为2画,箸字的笔画数为11画。

来源和繁体

失匕箸这个词汇是从汉语中而来,没有繁体字形式。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失、匕、箸这三个字的字形和现在有些许不同。古代失字写作「㔾」,匕字写作「匕」,箸字写作「柷」。

例句

他在吃饭的时候完全失匕箸,把米饭撒了一地。

组词

失利、匕首、箸子。

近义词

笨拙、不熟练、抓不住。

反义词

熟练、灵巧、娴熟。

别人正在浏览...

摆子布衣韦带蝉唱彻上彻下储号垂称绰俏氮气打头风东挪西撮东舟西舫鹅珍丰饱风篁岭抚俗甘甜鬼脸城亥有二首六身黑家白日黄铁环裂唤取湖广回乾就湿挟主行令赍材孔墨狂喊老成见到丽龟流佣陆梁论箸慢愚毛羽懵然无知麪糊盆抹泥逆告仆奴切根虫青雀舟鹊尾冠劬瘠热忽剌入玄赛月明三街两市善毁山胁沈垫神乡狮子会受时税銮四斗五方窣勃野颓人退修新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