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nowledgeable] 學識淵博,見多識廣
(1).學識廣博。《子華子·晏子》:“昔先大夫 隨武子 之在位也,明睿以博識, 晉國 之雋老也。”《南史·裴松之傳》:“時人服其博識。”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四:“海上漁人得一鐸,擊之聲如霹靂,問博識者雲, 始皇 驅山鐸也。” 魯迅 《野草·雪》:“博識的人們覺得他單調,他自己也以為不幸否耶?”
(2).指學識淵博的人。 宋 嶽珂 《愧郯錄·先廟後郊》:“折衷古今,以俟博識。”
(3).通曉。 魯迅 《而已集·談所謂“大内檔案”》:“ 胡先生 原是南菁書院的高材生,不但深研舊學,并且博識前朝掌故的。”
(4).增廣見識。 魯迅 《且介亭雜文·論“舊形式的采用”》:“在賞玩者卻隻以為世間有這一類人物,聊資博識,或滿足好奇心而已。”
“博識”是一個形容詞,指學識廣博、見多識廣,常用于形容知識涵蓋面廣且通曉多領域的人。以下是詳細解釋:
多用于學術評價或文學描述,如稱贊學者、分析人物特質等,常見于書面語。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2、3等來源。
《博識》是一個漢字詞組,意思是廣泛的知識和博大的學問。它由兩個字組成:「博」和「識」。
「博」的部首是「十」,共有十一畫。
「識」的部首是「讠」(讠是「言」的簡化形式),共有八畫。
《博識》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如《左傳》等典籍。在繁體字中,「博」和「識」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博」和「識」的形态可能有所不同。由于古代寫法的複雜性,這裡就不再詳述了。
他讀了很多書,所以他的博識讓人佩服。
博學、博聞、廣博、學識淵博等。
淵博、博學多才、博古通今。
淺薄、無知、愚昧。
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隨時為你服務。【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