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博識的意思、博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博識的解釋

[knowledgeable] 學識淵博,見多識廣

詳細解釋

(1).學識廣博。《子華子·晏子》:“昔先大夫 隨武子 之在位也,明睿以博識, 晉國 之雋老也。”《南史·裴松之傳》:“時人服其博識。”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四:“海上漁人得一鐸,擊之聲如霹靂,問博識者雲, 始皇 驅山鐸也。” 魯迅 《野草·雪》:“博識的人們覺得他單調,他自己也以為不幸否耶?”

(2).指學識淵博的人。 宋 嶽珂 《愧郯錄·先廟後郊》:“折衷古今,以俟博識。”

(3).通曉。 魯迅 《而已集·談所謂“大内檔案”》:“ 胡先生 原是南菁書院的高材生,不但深研舊學,并且博識前朝掌故的。”

(4).增廣見識。 魯迅 《且介亭雜文·論“舊形式的采用”》:“在賞玩者卻隻以為世間有這一類人物,聊資博識,或滿足好奇心而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博識”是漢語中形容知識廣博的合成詞,由“博”與“識”兩個語素構成。《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将其釋義為“學識豐富,見聞廣博”,強調知識儲備的廣度與深度雙重特征。

從構詞法分析,“博”字在甲骨文中原指“大通”之義,《說文解字》釋作“大通也”,後引申為“廣、多”;“識”字《康熙字典》載有“知也”“記也”二義,既包含認知能力又涵蓋知識積累過程。二字組合後形成偏正結構,凸顯以廣博為基礎的知識體系特征。

該詞常見于學術評價體系,如“博識洽聞”“博物洽聞”等成語均以“博識”為核心語義。實際應用中需注意與“博學”的語用差異:“博學”側重系統性的學問修養,而“博識”更強調知識面的廣泛性,如《宋史·歐陽修傳》“修幼博識強記,過目成誦”即突顯知識覆蓋面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博識”是一個形容詞,指學識廣博、見多識廣,常用于形容知識涵蓋面廣且通曉多領域的人。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延伸釋義

  1. 學識廣博
    指個人知識儲備豐富,如《南史·裴松之傳》中“時人服其博識”。
  2. 指代學識淵博的人
    宋代文獻中“以俟博識”即指等待博學之士的見解。
  3. 通曉特定領域
    如魯迅提到某人“博識前朝掌故”,強調對曆史細節的精通。
  4. 增廣見識
    魯迅在讨論藝術形式時,提到“聊資博識”,即通過接觸新事物擴展認知。

三、用法與例句

四、近義詞

五、使用場景

多用于學術評價或文學描述,如稱贊學者、分析人物特質等,常見于書面語。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2、3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闆牀壁記産穑疇賞道碴大觿範文瀾風馬牛風雨飄搖分擾宮殿官施歸根結柢呵脬捧卵弘亮簡能燋慮幾何學饑窘井亭窘撓九旻局蹙據争睽闊勒令練練昧昧墨杘末葉鬧蛾蹑迹濘潦聘弓破萼曝巫千牛仗樵鼓棋高一着權準散熱器傻瓜蛋上炎勝兵神宵石限侍燕師友祭酒霜淩司天監誦數棠政土禺人外域危溜文化遺産斡勒無迺閑止下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