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 商山 四皓。 唐 李白 《金陵歌送别範宣》:“送爾 長江 萬裡心,他年來訪 南山 皓。” 王琦 注:“南山皓,謂 漢 之四皓。四皓在 秦 時始入 藍田山 ,後又入 地肺山 , 漢 時匿 終南山 。”亦稱“ 南山叟 ”。 明 許潮 《同甲會》:“俺幾個茹靈芝,共效 南山 叟。”詳“ 商山四皓 ”。
“南山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曆史典故相關,以下為詳細解釋:
“南山皓”指代商山四皓,即秦末漢初四位隱士:東園公、夏黃公、绮裡季、甪裡先生。他們因避秦末戰亂隱居商山(今陝西商洛),因須發皆白,故稱“四皓”。
四皓在漢初曾出山輔佐太子劉盈(漢惠帝),穩定其地位。後因不願仕途紛争,重返南山隱居。此典故常見于文學作品,象征淡泊名利、高風亮節的隱士精神。
“皓”本義為光明、潔白(如“皓月”“皓首”),引申為年長德劭、品德高潔之人,與四皓形象契合。
現代漢語中,“南山皓”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代指隱士或德高望重的長者,強調其超脫世俗的品質。
如需了解商山四皓的具體生平或相關詩詞賞析,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文學評注。
《南山皓》意思為“南方的山明亮、光潔”,形容南方山脈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明亮清澈。
《南山皓》的拆分部首為“山”和“白”,共涉及11個筆畫。
《南山皓》源自古代文學作品《大雅·南山》,該詩描繪了南方山地景色美麗明亮的景象。
《南山皓》的繁體字為「南山皓」。
在古時候,漢字《南山皓》的寫法與現代基本一緻,沒有明顯的變化。
1. 古人描述《南山皓》,形容南方山脈景色明淨,如洗一般。
2. 看着遠處山峰上的雲霧缭繞,仿佛能感受到《南山皓》的美麗。
南山、皓月、皓白
明亮、光潔、清澈
昏暗、黯淡、渾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