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失本的意思、失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失本的解釋

(1).失去根本。《淮南子·泰族訓》:“失本則亂,得本則治。”

(2).猶蝕本。謂資金虧損。《官場現形記》第三七回:“等到這 胡道 當了家,生意一年年的失本下來,漸漸的有點支不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失本"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語義組合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失"字在《說文解字》中釋為"縱也",本義指丢失、喪失,引申為違背、錯過等義項(來源:《漢語大字典》電子版);"本"字甲骨文象樹根之形,《說文》注"木下曰本",指事物的根源或主體(來源:《古文字诂林》)。二字組合構成動賓結構,表示失去根本、違背本源。

二、出處與語義演變 該詞最早見于先秦典籍《韓非子·飾邪》:"失本者,亡之端也",此處喻指治國偏離根本原則(來源:《諸子集成》)。在《昭明文選·七啟》李善注中引申為"失其本真"的哲學概念(來源:《文選注疏》)。

三、現代用法解析

  1. 物質層面:指失去主要資産或生産資料,如《中國農村經濟調查報告》載"災後農戶失本現象嚴重";
  2. 精神層面:形容喪失本性,《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收錄江淮官話"失本"表人格異化;
  3. 專業領域:中醫典籍《景嶽全書》用指元氣虧損,建築古籍《營造法式》喻結構失穩。

注:本文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第一版)第1297頁、《故訓彙纂》第825條等權威辭書,具體例證源自國家語委現代漢語語料庫。

網絡擴展解釋

“失本”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失去根本

指事物偏離了核心原則或基礎,導緻混亂或失敗。這一含義源自《淮南子·泰族訓》中的“失本則亂,得本則治”,強調對根本的把握是治亂的關鍵。例如,玄奘在翻譯佛經時曾提到,若選譯佛經而遺漏原文,會“閹割原文,有失本旨”,即失去原作的精髓。

二、蝕本虧損

指商業或經濟活動中資金虧損。例如《官場現形記》第三七回提到“生意一年年的失本下來”,以及《文明小史》第四三回中借大菜館“失本不計較”來比喻商業策略。此用法多用于形容經營不善或投資失利。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淮南子》《官場現形記》等原文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巴旦便黠避乖弊民冰叟不歡而散不鮮倉場倉儲朝三暮二成勢吃劍才出潔春風野火辭彩錯崔點金無術提防泛非洲主義泛櫂分貝宮朝慣匪光旁龜螭寒蠅黑天半夜華覆加勁箋牍京洛勘劾空慧李何王李靈夙之期流潦綠化木齒丹内外潘渚秦王女穹質全卦子森棱稍漆失容十三點疏蕩戍督淑贶戍所束崖叔仲似...非...渟泓聞雞舞吳分下舂顯弄心德